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萃取精馏 | 第10-12页 |
1.2.1 萃取精馏概述 | 第10-12页 |
1.2.1.1 间歇萃取精馏 | 第11页 |
1.2.1.2 连续萃取精馏 | 第11-12页 |
1.3 萃取精馏中的溶剂 | 第12-15页 |
1.3.1 萃取精馏中溶剂的作用 | 第12页 |
1.3.2 萃取剂的选择依据 | 第12页 |
1.3.3 萃取剂的选择方法 | 第12-15页 |
1.3.3.1 性质约束法 | 第13页 |
1.3.3.2 计算机优化法 | 第13-14页 |
1.3.3.3 实验法 | 第14-15页 |
1.4 相平衡在分离设计中的应用 | 第15页 |
1.4.1 汽液相平衡概述 | 第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萃取剂的筛选 | 第18-28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19-20页 |
2.3 溶剂的选择 | 第20-27页 |
2.3.1 初步筛选结果 | 第20页 |
2.3.2 UNIFAC基团贡献法计算相对挥发度 | 第20-27页 |
2.3.2.1 UNIFAC模型 | 第20-22页 |
2.3.2.2 UNIFAC模型方程计算 | 第22-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汽液平衡实验及数据处理 | 第28-43页 |
3.1 减压汽液平衡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2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3.4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 第33-38页 |
3.4.1 面积检验法 | 第34-35页 |
3.4.2 点检验法 | 第35-36页 |
3.4.3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 | 第36-38页 |
3.5 实验数据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分离流程模拟及分析 | 第43-61页 |
4.1 普通精馏分离同碳正构烃的过程 | 第43-46页 |
4.1.1 T1塔的模拟 | 第44-45页 |
4.1.2 T2塔的模拟 | 第45-46页 |
4.2 萃取精馏分离同碳正构烷烃与烯烃的过程 | 第46-48页 |
4.2.1 萃取精馏工艺流程 | 第46页 |
4.2.2 萃取精馏的工艺参数设定 | 第46-48页 |
4.3 萃取精馏塔的参数值优化 | 第48-54页 |
4.3.1 理论塔板数对塔顶产品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溶剂进料位置对塔顶产品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3.3 原料进料位置对塔顶产品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回流比对塔顶产品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5 溶剂比对塔顶产品质量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4.3.6 萃取精馏塔优化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4 溶剂回收塔的参数值设定 | 第54-55页 |
4.5 溶剂回收塔的参数值优化 | 第55-59页 |
4.5.1 回流比对塔顶产品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2 理论塔板数对塔顶产品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3 溶剂回收塔优化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间歇萃取精馏小试实验 | 第61-67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5.1.1 实验设备及实验试剂 | 第61-62页 |
5.1.2 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5.1.3 分析方法 | 第63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5.2.1 塔顶轻组分产品质量分数与萃取剂DMP的质量比的关系 | 第63页 |
5.2.2 塔顶轻组分产品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63-64页 |
5.2.3 过渡馏分采出过程塔顶产品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64-65页 |
5.2.4 溶剂回收阶段塔顶产品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 第65-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