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缓冲液压凿岩机冲击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4-15页 |
2 绪论 | 第15-36页 |
2.1 液压凿岩机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2.1.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2.1.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8页 |
2.2 冲击缓冲系统研究现状 | 第18-33页 |
2.2.1 冲击缓冲系统类型 | 第18-21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2.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2.3 冲击缓冲系统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3-34页 |
2.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3 冲击缓冲系统模型 | 第36-53页 |
3.1 冲击凿岩机理 | 第36-38页 |
3.1.1 冲击破岩原理 | 第36-37页 |
3.1.2 冲击能量传递 | 第37-38页 |
3.2 冲击系统模型 | 第38-46页 |
3.2.1 冲击系统结构及原理 | 第38-39页 |
3.2.2 冲击系统运动过程 | 第39-42页 |
3.2.3 冲击活塞模型 | 第42-43页 |
3.2.4 换向阀模型 | 第43-45页 |
3.2.5 高压蓄能器模型 | 第45页 |
3.2.6 冲击活塞碰撞回弹模型 | 第45页 |
3.2.7 管路模型 | 第45-46页 |
3.3 双缓冲系统模型 | 第46-52页 |
3.3.1 双缓冲系统结构及原理 | 第46-47页 |
3.3.2 应力波模型 | 第47-49页 |
3.3.3 缓冲活塞动力学模型 | 第49页 |
3.3.4 缓冲阀动力学模型 | 第49-50页 |
3.3.5 缓冲蓄能器模型 | 第50-51页 |
3.3.6 管路模型 | 第51页 |
3.3.7 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双缓冲液压凿岩机综合性能实验 | 第53-65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53页 |
4.2 测试项目 | 第53-54页 |
4.3 实验方案 | 第54-56页 |
4.3.1 测试系统 | 第54-55页 |
4.3.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5页 |
4.3.3 压力传感器安装位置 | 第55-56页 |
4.4 实验条件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4.5.1 冲击系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 第57-58页 |
4.5.2 双缓冲系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 第58-59页 |
4.5.3 打击点时刻判断 | 第59-60页 |
4.5.4 冲击能计算 | 第60-62页 |
4.6 实验和仿真结果对比 | 第62-64页 |
4.6.1 冲击系统压力变化对比 | 第62-63页 |
4.6.2 双缓冲系统压力变化对比 | 第63-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双缓冲系统浮动特性对冲击特性影响研究 | 第65-72页 |
5.1 浮动特性及其表征参量 | 第65-67页 |
5.2 浮动特性对冲击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 第67-71页 |
5.2.1 实验系统 | 第67-68页 |
5.2.2 实验参数调节 | 第68页 |
5.2.3 实验结果分 | 第68-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换向阀中位开口量对冲击特性影响研究 | 第72-76页 |
6.1 换向点提前量 | 第72页 |
6.2 负开口设计量 | 第72-73页 |
6.3 换向阀开口量对冲击特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冲击缓冲系统空蚀影响因素研究 | 第76-88页 |
7.1 双面回油型冲击系统空蚀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6-80页 |
7.1.1 冲击活塞及其导向套空蚀现象 | 第76页 |
7.1.2 空蚀机理研究 | 第76-77页 |
7.1.3 回油蓄能器对空蚀问题的改善 | 第77-80页 |
7.1.4 小结 | 第80页 |
7.2 双缓冲系统空蚀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80-88页 |
7.2.1 缓冲活塞的空蚀现象 | 第80-81页 |
7.2.2 空蚀机理研究 | 第81-82页 |
7.2.3 空蚀影响因素分析 | 第82-86页 |
7.2.4 空化检测 | 第86-87页 |
7.2.5 小结 | 第87-88页 |
8 缓冲蓄能器动态特性及对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88-98页 |
8.1 考虑进口特性的蓄能器整体模型 | 第88-92页 |
8.1.1 蓄能器整体模型 | 第88-90页 |
8.1.2 粘性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90-92页 |
8.2 蓄能器固有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92-93页 |
8.2.1 等效阻尼比影响因素研究 | 第92-93页 |
8.2.2 固有频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93页 |
8.3 阶跃载荷下的蓄能器特性仿真 | 第93-94页 |
8.4 蓄能器对系统的影响实验 | 第94-97页 |
8.4.1 实验系统 | 第94-95页 |
8.4.2 不同充气压力下凿岩机实验 | 第95-97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9 双缓冲液压凿岩机样机冲击无力问题的解决 | 第98-109页 |
9.1 问题描述 | 第98页 |
9.2 问题分析与研究 | 第98-105页 |
9.2.1 应力波试验 | 第98-101页 |
9.2.2 综合性能试验 | 第101-105页 |
9.3 改进措施及效果验证 | 第105-108页 |
9.3.1 改进措施 | 第105-106页 |
9.3.2 效果验证 | 第106-108页 |
9.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10 结论 | 第109-112页 |
10.1 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10.2 主要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10.3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页 |
附录A 双缓冲液压凿岩机总图 | 第124-125页 |
附录B 综合性能实验液压原理图 | 第125-126页 |
附录C 综合性能实验电控原理图 | 第126-127页 |
附录D 部分实验用零件加工图纸 | 第127-130页 |
附录E 部分MATLAB程序 | 第130-13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5-13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