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1 5G发展新机遇:毫米波技术 | 第16-17页 |
1.1.2 毫米波技术的应用挑战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安排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安排 | 第20-22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页 |
1.4 本章小节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信道衰落特性及降雨环境特征 | 第24-32页 |
2.1 信道衰落系数 | 第24-26页 |
2.2 降雨环境特征 | 第26-31页 |
2.2.1 降雨强度和雨滴谱 | 第27-29页 |
2.2.2 介电特性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视线环境下毫米波降雨衰减及信号起伏特性 | 第32-48页 |
3.1 单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效应 | 第32-36页 |
3.2 降雨环境中毫米波衰减及模型修正 | 第36-42页 |
3.2.1 群聚粒子环境中衰减理论模型 | 第36-38页 |
3.2.2 现有降雨衰减实用模型及局限性分析 | 第38-41页 |
3.2.3 特征衰减模型参数的修正方法 | 第41-42页 |
3.3 降雨环境下毫米波降雨信号起伏统计特性 | 第42-47页 |
3.3.1 雨滴粒子散射影响下信号起伏机理 | 第42-44页 |
3.3.2 降雨环境中散射场功率参数计算模型 | 第44-46页 |
3.3.3 仿真和讨论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多径环境对毫米波降雨衰减和信号起伏效应的影响 | 第48-66页 |
4.1 降雨物理特征测量 | 第48-52页 |
4.1.1 移动式降雨参数测量系统 | 第48-49页 |
4.1.2 雨滴谱仪测量原理 | 第49-51页 |
4.1.3 雨滴谱特征获取方法 | 第51-52页 |
4.2 毫米波地面链路信道衰落特性测量 | 第52-54页 |
4.2.1 Ka波段信道衰落特性测量系统 | 第52-53页 |
4.2.2 信道衰落数据提取方法 | 第53-54页 |
4.3 测试场景 | 第54-56页 |
4.3.1 近似无多径测试场景 | 第54-55页 |
4.3.2 静态地形地物多径测试场景 | 第55-56页 |
4.4 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 | 第56-65页 |
4.4.1 西安地区雨滴谱分布 | 第56-60页 |
4.4.2 衰减特性提取与分析 | 第60-63页 |
4.4.3 信号起伏特性提取与分析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多径环境下毫米波降雨衰减及信号起伏特性建模 | 第66-78页 |
5.1 地形地物多径环境下电波传播模型 | 第66-67页 |
5.2 多径环境和降雨综合作用下电波传播特性建模 | 第67-70页 |
5.3 多径环境下毫米波降雨衰减特性建模 | 第70-75页 |
5.3.1 多径环境下毫米波降雨衰减特性建模 | 第70-71页 |
5.3.2 模型仿真及与实验结果比较 | 第71-75页 |
5.4 多径环境和降雨综合作用下信号起伏特性建模 | 第75-77页 |
5.4.1 多径和降雨环境综合作用下信号起伏特性建模 | 第75-76页 |
5.4.2 模型仿真和讨论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