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美学论文

生态灾难电影审美研究--以《后天》、《狼图腾》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2-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基本思路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创新之处第17-20页
第二章 生态灾难电影的兴起与哲学思考第20-24页
    2.1 概念界定及发展过程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与哲学思考第21-24页
第三章 生态灾难电影的主题与意象第24-36页
    3.1 抗争与反思的崇高主题第24-27页
        3.1.1 自然灾难的求生抗争第24-26页
        3.1.2 人为灾难的反抗反思第26-27页
    3.2 恐惧和永恒的审美意象第27-36页
        3.2.1 自然之物第28-30页
        3.2.2 社会之人第30-32页
        3.2.3 科技之果第32-36页
第四章 生态灾难电影的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蕴第36-44页
    4.1 生态意识第36-40页
        4.1.1 生命起源及生命定位第36-37页
        4.1.2 生命活动及生存空间第37-38页
        4.1.3 人性冲突及生态关怀第38-40页
    4.2 审美意蕴第40-44页
        4.2.1 索取欲望的心灵回归第40-41页
        4.2.2 主客一体的和谐理想第41-42页
        4.2.3 超越人类的共生理念第42-44页
第五章 生态灾难电影的诉求方式和审美特征第44-54页
    5.1 诉求方式第44-48页
        5.1.1 尊重其他生命体的告诫第44-46页
        5.1.2 科学索取自然资源的告诫第46页
        5.1.3 科学手段理性利用的告诫第46-48页
    5.2 审美特征第48-54页
        5.2.1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性第48-49页
        5.2.2 快感与痛感的崇高性第49-51页
        5.2.3 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性第51-54页
第六章 生态灾难电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传达第54-68页
    6.1 审美体验主客体第54-56页
        6.1.1 审美体验主体第54-55页
        6.1.2 审美体验客体第55-56页
    6.2 审美体验过程第56-59页
        6.2.1 应目—诱导效应第56-57页
        6.2.2 震惊—感染效应第57-58页
        6.2.3 超越—净化效应第58-59页
    6.3 审美传达手段第59-63页
        6.3.1 质朴影像的深度表达第59-60页
        6.3.2 技术营造的纪实奇观第60-61页
        6.3.3 有生命质感的视听运用第61-63页
    6.4 审美传达取向第63-68页
        6.4.1 集体无意识倾向第63-64页
        6.4.2 生命毁灭意识的情感共鸣第64-65页
        6.4.3 生命价值最大化的理性追求第65-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侗族大歌旅游展演中的文化折扣研究--以黔东南州小黄侗寨侗族大歌为个案
下一篇:青年亚文化视域中的台湾新青春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