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整体性环境责任

论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一、绪论第9-1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9-10页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页
    (三)本文的框架和基本观点第10-11页
        1.框架第10页
        2.基本观点第10-11页
二、实证主义法学中的环境责任:逻辑悖论与实效孱弱第11-15页
    (一)环境责任概念的界定第11页
        1.国内相关研究第11页
        2.国外相关研究第11页
    (二)自我悖反的环境法:整体的非实证性与责任概念的实证性第11-15页
        1.整体的非实证性第11-12页
        2.责任概念的实证性第12-13页
        3.实证视阈下环境责任的凯尔森难题第13-15页
三、迈向整体性的环境责任:综合法学的魅力第15-27页
    (一)德沃金的整体性法律理念与斯通的综合法学第15-17页
        1.德沃金的法律观比较第15-16页
        2.斯通的综合法学第16-17页
    (二)整体性环境责任的必要性证成第17-21页
        1.道德因素的注入第17-20页
        2.整体性环境责任是一种价值梳理第20页
        3.伦理道德因素是整体性环境责任的必需内容第20-21页
    (三)构建整体性环境责任制度第21-27页
        1.法律制度中整体性环境责任的道德因素第21-23页
        2.共识来源于法律商谈第23页
        3.在我国达成道德共识要注重程序正义第23-24页
        4.整体性环境责任道德共识的共情效用第24-27页
四、整体性环境责任的有效运行与功能实现第27-36页
    (一)整体性环境责任的执法侧分析第27-33页
        1.执法的目的:习惯与内化第27-28页
        2.常态化执法:习惯与自愿的联系桥梁第28-29页
        3.常态化执法的作用与局限第29-30页
        4.执法者的尊重与关怀第30-33页
    (二)公民道德培养与社区自我管理第33-36页
        1.道德形成的地域化、团体性特征第33-34页
        2.社区化模式与公民自我管理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式邻避冲突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地方立法的民意征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