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R的安全关键系统需求归约与验证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2.1 需求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2.2 表格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25-35页 | 
| 2.1 SCR方法 | 第25-29页 | 
| 2.1.1 SCR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25-26页 | 
| 2.1.2 SCR方法的理论基础及符号含义 | 第26-27页 | 
| 2.1.3 SCR方法需求归约流程 | 第27-28页 | 
| 2.1.4 SCR方法的优势 | 第28-29页 | 
| 2.2 T-VEC工具 | 第29-32页 | 
| 2.2.1 T-VEC工具简介 | 第29-30页 | 
| 2.2.2 T-VEC工具的使用及原理说明 | 第30-31页 | 
| 2.2.3 T-VEC工具的优劣 | 第31-32页 | 
| 2.3 模型检测 | 第32-34页 | 
| 2.3.1 模型检测基本思想 | 第32-33页 | 
| 2.3.2 时序逻辑 | 第33-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基于SCR方法的需求归约 | 第35-47页 | 
| 3.1 SCR方法应用过程 | 第35-36页 | 
| 3.1.1 系统需求归约 | 第35页 | 
| 3.1.2 系统设计归约 | 第35-36页 | 
| 3.1.3 软件需求归约 | 第36页 | 
| 3.1.4 系统容错能力 | 第36页 | 
| 3.2 SCR方法在襟缝翼控制单元的应用 | 第36-43页 | 
| 3.2.1 模块介绍 | 第36-37页 | 
| 3.2.2 模块需求归约 | 第37-40页 | 
| 3.2.3 模块设计归约 | 第40-41页 | 
| 3.2.4 模块软件需求归约 | 第41-42页 | 
| 3.2.5 故障处理及时间约束 | 第42-43页 | 
| 3.3 需求验证与分析 | 第43-44页 | 
| 3.4 方法总结 | 第44-46页 | 
| 3.4.1 监控变量与受控变量识别 | 第44-45页 | 
| 3.4.2 中间变量识别 | 第45页 | 
| 3.4.3 事件与条件的区分 | 第45页 | 
| 3.4.4 需求中变量间对应关系原则 | 第45-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T2N模型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67页 | 
| 4.1 T-VEC与NuXMV语言 | 第47-54页 | 
| 4.1.1 T-VEC语言 | 第47-52页 | 
| 4.1.2 NuXMV语言 | 第52-54页 | 
| 4.2 T2N原型工具设计框架 | 第54-58页 | 
| 4.2.1 预处理 | 第55-56页 | 
| 4.2.2 词法和语法处理 | 第56页 | 
| 4.2.3 转换过程 | 第56-58页 | 
| 4.3 T2N原型工具的实现 | 第58-66页 | 
| 4.3.1 转换的硬件平台与语言 | 第58页 | 
| 4.3.2 转换规则定义 | 第58-63页 | 
| 4.3.3 转换实现算法 | 第63-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7-77页 | 
| 5.1 灯光控制系统描述与建模 | 第67-71页 | 
| 5.1.1 灯光控制系统介绍及选择依据 | 第67-68页 | 
| 5.1.2 系统建模过程 | 第68-71页 | 
| 5.2 实例验证与分析 | 第71-76页 | 
| 5.2.1 模型转换 | 第71-74页 | 
| 5.2.2 安全属性提取 | 第74页 | 
| 5.2.3 安全属性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77-78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