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基金业绩三大指数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经调整后三大指数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评述与总结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阳光私募基金的概念及定义 | 第18-20页 |
2.1 私募基金的定义 | 第18页 |
2.2 私募基金的分类 | 第18页 |
2.3 私募基金的特征 | 第18-20页 |
3 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0-28页 |
3.1 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20页 |
3.2 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 第20-25页 |
3.2.1 数量与规模现状 | 第20-21页 |
3.2.2 行业与区域现状 | 第21-24页 |
3.2.3 规模排名现状 | 第24-25页 |
3.2.4 从业人员现状 | 第25页 |
3.3 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 | 第25-28页 |
3.3.1 全球化视野趋势明显 | 第25-26页 |
3.3.2 公募化业务趋势 | 第26页 |
3.3.3 二八现象日益凸显 | 第26页 |
3.3.4 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26-28页 |
4 私募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28-34页 |
4.1 私募基金整体业绩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4.1.1 净值收益指标 | 第28页 |
4.1.2 风险指标 | 第28-29页 |
4.1.3 经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指标 | 第29-31页 |
4.2 私募基金管理人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的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4.2.1 TM模型 | 第31-32页 |
4.2.2 HM模型 | 第32页 |
4.3 私募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评价的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5 阳光私募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4-53页 |
5.1 样本与数据说明 | 第34-35页 |
5.2 净值收益与风险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5.2.1 净值收益情况分析 | 第35-36页 |
5.2.2 风险情况分析 | 第36-38页 |
5.3 整体业绩评价分析 | 第38-45页 |
5.3.1 净值收益与最大回撤比 | 第38-40页 |
5.3.2 夏普指数 | 第40-41页 |
5.3.3 特雷诺指数 | 第41-43页 |
5.3.4 詹森指数 | 第43-45页 |
5.4 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分析 | 第45-47页 |
5.4.1 整体分析 | 第45-46页 |
5.4.2 个别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5.5 业绩持续性评价分析 | 第47-5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6.2 建议与对策 | 第53-56页 |
6.2.1 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素质 | 第54页 |
6.2.2 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 第54页 |
6.2.3 建立完善科学的私募基金业绩评价体系 | 第54-55页 |
6.2.4 加强和完善阳光私募信息披露制度 | 第55-56页 |
7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