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我国发展情况 | 第10页 |
1.1.2 近年来国家对火力发电环保的重大举措 | 第10-12页 |
1.1.3 燃气发电在环保政策上面临的问题和优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试验用机组介绍 | 第14-22页 |
2.1 试验目标 | 第14页 |
2.2 试验用机组情况 | 第14-19页 |
2.2.1 余热锅炉简介 | 第14-15页 |
2.2.2 各受热模块间距小 | 第15页 |
2.2.3 试验用余热锅炉采用燃料组分 | 第15页 |
2.2.4 烟气情况 | 第15-19页 |
2.3 针对实验机组的降氮调研 | 第19-22页 |
2.3.1 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浓淡燃烧改造费用大 | 第20-21页 |
2.3.2 燃烧调整、燃烧器改造等脱硝方案无法达到环保要求 | 第21页 |
2.3.3 SNCR、贵金属催化剂脱硝法和臭氧氧化吸收法的诸多弊端 | 第21页 |
2.3.4 SCR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直喷氨脱硝技术 | 第22-26页 |
3.1 直喷氨技术假设 | 第22-23页 |
3.2 直喷氨方案和传统SCR脱硝工艺对比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对直喷氨脱硝的试验验证 | 第26-55页 |
4.1 喷氨均匀性试验 | 第26-45页 |
4.1.1 小比例模型试验(有) | 第26-34页 |
4.1.2 CFD模拟 | 第34-42页 |
4.1.3 部分喷枪损坏的模拟仿真 | 第42-45页 |
4.2 高温下烟枪冷却 | 第45-47页 |
4.3 安装喷枪后压降以及喷枪应力、弯曲度评估 | 第47-51页 |
4.3.1 基于CFD模拟评估结果 | 第47-50页 |
4.3.2 基于理论计算的评估结果 | 第50-51页 |
4.4 喷枪的在线更换 | 第51页 |
4.5 脱硝喷嘴的设计特点 | 第51-52页 |
4.6 催化剂的选择 | 第52-53页 |
4.7 催化剂钢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直喷氨技术的实际应用 | 第55-59页 |
5.1 调试阶段的运行效果 | 第55-56页 |
5.2 改造前与改造后对比 | 第56-57页 |
5.2.1 排放 | 第56页 |
5.2.2 效益 | 第56-57页 |
5.3 应用中的改进 | 第57-59页 |
5.3.1 取消中心泵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6.1 直喷氨技术的应用效果 | 第59页 |
6.2 直喷氨SCR系统优势 | 第59-60页 |
6.2.1 改造成本低 | 第59页 |
6.2.2 占用空间小 | 第59-60页 |
6.2.3 系统简单、运行成本低、可靠性高 | 第60页 |
6.2.4 脱硝效率高 | 第60页 |
6.2.5 仍有降氮潜力 | 第60页 |
6.2.6 系统简单易运行维护、提高系统可靠性 | 第60页 |
6.3 推广价值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