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与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发展与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1.3 小波分析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3页 |
1.4 呼市电厂350MW机组基本情况简介 | 第13-16页 |
1.4.1 汽轮机基本参数 | 第13-14页 |
1.4.2 汽轮机振动安全范围 | 第14-15页 |
1.4.3 机组的振动处理原则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汽轮机常见的振动故障及故障诊断方法 | 第17-29页 |
2.1 动静碰摩 | 第18-22页 |
2.1.1 碰摩发生的原因 | 第18-20页 |
2.1.2 碰摩的类型 | 第20页 |
2.1.3 碰摩的特征 | 第20-22页 |
2.1.4 碰摩的诊断方法 | 第22页 |
2.2 转子质量不平衡 | 第22-24页 |
2.2.1 质量不平衡的原因 | 第22-23页 |
2.2.2 质量不平衡的特征及诊断方法 | 第23-24页 |
2.3 转子不对中 | 第24-26页 |
2.3.1 不对中的分类 | 第24-25页 |
2.3.2 不对中的特征 | 第25-26页 |
2.4 异步振动 | 第26页 |
2.4.1 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 | 第26页 |
2.4.2 蒸汽激振 | 第26页 |
2.5 转子裂痕 | 第26-28页 |
2.5.1 转子裂痕的原因 | 第26-27页 |
2.5.2 转子裂痕的特征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 | 第29-46页 |
3.1 汽轮机组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29-31页 |
3.1.1 基于知识的方法 | 第29-30页 |
3.1.2 基于模型解析的方法 | 第30页 |
3.1.3 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 第30-31页 |
3.2 小波分析法 | 第31-36页 |
3.2.1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 第31-33页 |
3.2.2 小波变换 | 第33-36页 |
3.3 小波包分析 | 第36-41页 |
3.3.1 多分辨率分析 | 第36-38页 |
3.3.2 小波包分析定义 | 第38-39页 |
3.3.3 小波包的分解与重构 | 第39-40页 |
3.3.4 最优小波包基的选取 | 第40-41页 |
3.4 小波分析对信号的消噪 | 第41-45页 |
3.4.1 小波消噪原理 | 第41-42页 |
3.4.2 基于Matlab的消噪实例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小波分析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46-59页 |
4.1 小波分析与传统分析的应用效果对比 | 第46-50页 |
4.1.1 信号消噪的对比 | 第46-47页 |
4.1.2 频率突变信号的效果对比 | 第47-48页 |
4.1.3 阶跃信号的效果对比 | 第48-50页 |
4.2 汽轮机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50-53页 |
4.2.1 特征提取原理 | 第50-51页 |
4.2.2 典型故障的信号特征 | 第51-53页 |
4.3 小波分析应用于呼市电厂350MW汽轮机故障诊断实例 | 第53-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