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2.1 辱虐管理 | 第14-17页 |
| 2.1.1 辱虐管理的概念 | 第14页 |
| 2.1.2 辱虐管理的测量 | 第14页 |
| 2.1.3 辱虐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2.1.4 辱虐管理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2.2 恐惧 | 第17-18页 |
| 2.3 退缩行为 | 第18-21页 |
| 2.3.1 退缩行为的概念及维度 | 第18-19页 |
| 2.3.2 退缩行为的测量 | 第19-20页 |
| 2.3.3 辱虐管理与退缩行为 | 第20-21页 |
| 2.4 组织公民行为 | 第21-23页 |
| 2.4.1 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及其维度 | 第21页 |
| 2.4.2 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 | 第21-22页 |
| 2.4.3 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变量 | 第22-23页 |
| 2.5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 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第24-30页 |
| 3.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4-27页 |
| 3.3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 3.3.1 感知同侪辱虐管理 | 第27页 |
| 3.3.2 恐惧 | 第27页 |
| 3.3.3 组织公民行为 | 第27页 |
| 3.3.4 工作退缩行为 | 第27-28页 |
| 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28页 |
| 3.5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 4 研究一:恐惧在感知同侪辱虐管理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0-38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 4.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4.3.1 研究被试 | 第30-31页 |
| 4.3.2 研究工具 | 第31页 |
| 4.3.3 统计方法 | 第31页 |
| 4.4 研究结果 | 第31-34页 |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 4.4.2 回归分析 | 第32-34页 |
| 4.5 讨论及分析 | 第34-38页 |
| 5 研究二:恐惧在感知同侪辱虐管理和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8-48页 |
| 5.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 5.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 5.3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 5.3.1 研究被试 | 第38页 |
| 5.3.2 研究工具 | 第38-39页 |
| 5.3.3 统计方法 | 第39页 |
| 5.4 研究结果 | 第39-45页 |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 第39页 |
| 5.4.2 恐惧在感知同侪辱虐管理和心理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39-42页 |
| 5.4.3 恐惧在感知同侪辱虐管理和身体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42-45页 |
| 5.5 讨论及分析 | 第45-4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8-52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 6.2 理论贡献 | 第48-49页 |
| 6.3 现实意义 | 第49-50页 |
| 6.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0页 |
| 6.5 局限与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附录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