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9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过程概述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过程内涵解析 | 第19-23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过程的概念 | 第19-21页 |
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的具体表现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过程的基本要素 | 第23-29页 |
一、制度代理人 | 第23-24页 |
二、生活主体 | 第24-26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6-27页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性制度化过程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制度评价环节 | 第29-33页 |
一、制度评价的概念 | 第29-31页 |
二、制度评价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1-32页 |
三、制度评价标准的执行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制度设计环节 | 第33-37页 |
一、制度设计的概念 | 第33-34页 |
二、制度设计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4-35页 |
三、制度设计原则的贯彻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制度实施环节 | 第37-41页 |
一、制度实施的概念 | 第37-38页 |
二、制度实施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8-39页 |
三、制度实施理念的落实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制度化过程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外化阶段 | 第41-44页 |
一、外化的概念 | 第41-42页 |
二、制度转化为行为 | 第42-43页 |
三、习惯性行为的养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反馈检验阶段 | 第44-46页 |
一、反馈检验的概念 | 第44-45页 |
二、反馈检验的内容:行为是否符合观念 | 第45-46页 |
三、反馈检验与过程评价 | 第46页 |
第三节 内化阶段 | 第46-51页 |
一、内化的概念 | 第46-47页 |
二、以行为为核心的内化阶段 | 第47-49页 |
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相互交织 | 第49-51页 |
余论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过程实现模式的思考. | 第51-56页 |
一、制度代理人中心模式 | 第51-52页 |
二、生活主体中心模式 | 第52-53页 |
三、双向互动模式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