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55页 |
1 G蛋白组成概述 | 第15-26页 |
1.1 G蛋白信号系统概述 | 第15-21页 |
1.2 G蛋白组成结构概述 | 第21-26页 |
1.2.1 G蛋白α亚基结构概述 | 第22-24页 |
1.2.2 G蛋白β亚基结构概述 | 第24-25页 |
1.2.3 G蛋白γ亚基结构概述 | 第25-26页 |
2 Gα_q基因家族概况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2.1 Gα_q基因家族概况 | 第26-27页 |
2.2 Gα_q基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3 哺乳动物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3.1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基因Gnαq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3.2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基因Ednrb的研究进展 | 第32页 |
3.3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基因MITF的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3.4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基因MC1R的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3.5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通路Wnt的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3.6 哺乳动物毛色调控基因Gnαs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4 哺乳动物不同组织中Gnαq、Gnαs基因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4.1 睾丸及附睾中Gnαq、Gnαs基因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4.1.1 睾丸及附睾中Gnαq基因研究进展 | 第37页 |
4.1.2 睾丸及附睾中Gnαs基因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4.2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Gnαq、Gnαs基因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4.2.1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Gnαq基因研究进展 | 第38页 |
4.2.2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Gnαs基因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5页 |
第二章 绵羊不同器官中Gnαq和Gnαs表达特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5-8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66页 |
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第55-56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55页 |
1.1.2 试验样品采集 | 第55-56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6-58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1.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57页 |
1.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7-58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58-65页 |
1.3.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58-59页 |
1.3.2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59-60页 |
1.3.3 反转录与目的片段扩增 | 第60-62页 |
1.3.4 PCR扩增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62页 |
1.3.5 目的片段和pEASY-T1载体连接 | 第62-63页 |
1.3.6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63页 |
1.3.7 质粒DNA提取 | 第63-64页 |
1.3.8 测序 | 第64页 |
1.3.9 Gnαs和Gnαq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65页 |
1.3.10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5页 |
1.3.11 Gnαs和Gnαq mRNA qRT-PCR检测 | 第65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6-80页 |
2.1 RT-PCR扩增Gnαs和Gnαq基因序列 | 第66-67页 |
2.2 Gnαs和Gnαq序列测定结果 | 第67-70页 |
2.3 Gnαs和Gnαq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76页 |
2.3.1 Gnαs和Gnαq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70页 |
2.3.2 Gnαs和Gnαq蛋白的信号肽预测 | 第70-71页 |
2.3.3 Gnαs和Gnαq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 | 第71-72页 |
2.3.4 Gnαs和Gnαq蛋白的疏水性预测 | 第72页 |
2.3.5 Gnαs和Gnαq蛋白的二级结构分析 | 第72-73页 |
2.3.6 Gnαs和Gnαq蛋白糖基化位点预测 | 第73-74页 |
2.3.7 Gnαs和Gnαq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 第74页 |
2.3.8 Gnαs和Gnαq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 第74-76页 |
2.3.9 Gnαs和Gnαq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76页 |
2.4 绵羊不同组织Gnαs和Gnαq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76-78页 |
2.5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8页 |
2.6 不同组织中Gnαs和Gnαq mRNA表达量 | 第78-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3.1 Gnαs和Gnαq生物信息学性质 | 第80-81页 |
3.2 不同组织中Gnαs和Gnαq mRNA表达分析 | 第81-82页 |
4 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三章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Gnα和Gnαq表达特性研究 | 第86-9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6-89页 |
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第86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86页 |
1.1.2 试验样品采集 | 第86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86-88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86-87页 |
1.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87-88页 |
1.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88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88-89页 |
1.3.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88页 |
1.3.2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绵羊毛色皮肤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88页 |
1.3.3 反转录与目的片段扩增 | 第88页 |
1.3.4 PCR扩增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88页 |
1.3.5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皮肤Gnαs和Gnαq mRNA qRT-PCR检测 | 第88页 |
1.3.6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毛色皮肤Gnαs和Gnαq蛋白水平检测 | 第88-89页 |
1.3.7 成年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Gnαq免疫组化定位 | 第89页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8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89-93页 |
2.1 Gnαq和Gnαs mRNA qRT-PCR检测结果 | 第89-91页 |
2.2 Gnαq和Gnαs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 第91-92页 |
2.3 成年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Gnαq免疫组化结果 | 第92-93页 |
3 讨论 | 第93页 |
4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第四章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 第96-104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1.1 黑素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 第96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96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96页 |
1.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9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96-98页 |
1.3.1 黑素细胞分离纯化 | 第96页 |
1.3.2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96-97页 |
1.3.3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97页 |
1.3.4 反转录与目的片段扩增 | 第97页 |
1.3.5 PCR扩增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97页 |
1.3.6 Gnαq cDNA序列测定 | 第97页 |
1.3.7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 mRNA qRT-PCR检测 | 第97-98页 |
1.3.8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蛋白水平检测 | 第98页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9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98-100页 |
2.1 绵羊黑素细胞分离纯化 | 第98-99页 |
2.2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 mRNA水平检测结果 | 第99-100页 |
2.3 不同浓度α-MSH处理黑素细胞后Gnαq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 第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1页 |
3.1 α-MSH受体特性分析 | 第100-101页 |
3.2 α-MSH受体作用机制分析 | 第101页 |
3.3 α-MSH受体表达部位分析 | 第101页 |
4 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五章 敲除及过表达Gnαq绵羊黑素细胞株毛色相关基因机制研究 | 第104-11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1.1 黑素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 第104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04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104页 |
1.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04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04-108页 |
1.3.1 绵羊黑素细胞电转条件摸索 | 第104页 |
1.3.2 绵羊黑素细胞最小全致死浓度摸索(Puro) | 第104-105页 |
1.3.3 单克隆生长验证试验 | 第105页 |
1.3.4 设计CRISPR/Cαs9敲除靶位点 | 第105页 |
1.3.5 引物添加接头 | 第105-106页 |
1.3.6 敲除载体构建 | 第106页 |
1.3.7 电转染靶细胞 | 第106-107页 |
1.3.8 pool细胞测序检测敲除效率 | 第107页 |
1.3.9 单克隆的制备和生长 | 第107页 |
1.3.10 筛选基因敲除阳性克隆 | 第107页 |
1.3.11 酶切筛选阳性克隆 | 第107-108页 |
1.3.12 测序筛选阳性克隆 | 第108页 |
1.3.13 TA克隆 | 第108页 |
1.3.14 Gnαq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10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08-114页 |
2.1 绵羊黑素细胞Gnαq shRNA载体构建 | 第108-111页 |
2.2 绵羊黑素细胞电转条件摸索 | 第111页 |
2.3 过表达和敲除Gnαq后相关基因的qRT-PCR检测 | 第111-113页 |
2.4 MITF、MC1R、Gnαq蛋白水平检测 | 第113-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5页 |
4 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绵羊Gnαq与绵羊毛色调控基因酵母双杂交作用研究 | 第118-138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8-130页 |
1.1 载体与菌株 | 第118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18-119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118页 |
1.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18-11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19-130页 |
1.3.1 TYR、MC1R、MITF基因合成 | 第119-129页 |
1.3.2 构建载体 | 第129页 |
1.3.3 酵母双杂交 | 第129-13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30-134页 |
2.1 TYR、MCIR、MITF基因合成 | 第130-131页 |
2.1.1 TYR基因的合成 | 第130页 |
2.1.2 MC1R基因的合成 | 第130页 |
2.1.3 MITF基因的合成 | 第130-131页 |
2.2 构建载体 | 第131-132页 |
2.3 第1次酵母双杂交结果 | 第132-133页 |
2.4 第2次酵母双杂交结果 | 第133-134页 |
3 讨论 | 第134-135页 |
4 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表达特性 | 第138-14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8-140页 |
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第138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138页 |
1.1.2 试验样品采集 | 第138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38-139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138-139页 |
1.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3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39页 |
1.3.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139页 |
1.3.2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139页 |
1.3.3 反转录与目的片段扩增 | 第139页 |
1.3.4 PCR扩增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139页 |
1.3.5 Gnαq cDNA序列测定 | 第139页 |
1.3.6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39页 |
1.3.7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 mRNA qRT-PCR检测 | 第139页 |
1.3.8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蛋白水平检测 | 第139页 |
1.3.9 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绵羊毛色皮肤Gnαs和Gnαq免疫组化 | 第139页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39-140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40-142页 |
2.1 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 cDNA部分序列的扩增 | 第140页 |
2.2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 mRNA qRT-PCR结果 | 第140-141页 |
2.3 周岁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蛋白水平检测 | 第141-142页 |
2.4 Gnαq蛋白免疫组化定位 | 第142页 |
3 讨论 | 第142-143页 |
4 小结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
第八章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s表达特性及定位 | 第146-155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6-147页 |
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第146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146页 |
1.1.2 试验样品采集 | 第146页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46页 |
1.2.1 主要仪器 | 第146页 |
1.2.2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4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46-147页 |
1.3.1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146页 |
1.3.2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s总RNA提取及鉴定 | 第146-147页 |
1.3.3 反转录与目的片段扩增 | 第147页 |
1.3.4 PCR扩增产物纯化与回收 | 第147页 |
1.3.5 Gnαs cDNA列测定 | 第147页 |
1.3.6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47页 |
1.3.7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s mRNA qRT-PCR检测 | 第147页 |
1.3.8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s蛋白水平检测 | 第147页 |
1.3.9 不同发育阶段绵羊睾丸及附睾中Gnαq免疫组化 | 第147页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14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147-151页 |
2.1 绝对定量标准曲线的建立及各组织中Gnαs mRNA表达量 | 第147-149页 |
2.2 睾丸和附睾中Gnαs蛋白表达量 | 第149页 |
2.3 睾丸及附睾中Gnαs免疫组化结果 | 第149-151页 |
3 讨论 | 第151-152页 |
3.1 Gnαs在绵羊睾丸中的作用分析 | 第151-152页 |
3.2 Gnαs在绵羊附睾中的作用分析 | 第152页 |
4 小结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5页 |
全文结论 | 第155-156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156-157页 |
后续研究设想 | 第157-159页 |
Abstract | 第159-160页 |
附录1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61-164页 |
附录2 测序峰值图及上传NCBI GenBank图 | 第164-170页 |
附录3 过表达Gnαq测序结果及峰值图 | 第170-171页 |
附录4 Gnαq shRNA载体测序结果及峰值图 | 第171-174页 |
附录5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177页 |
附件 | 第177-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