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梁桥日照温度场和离心力效应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曲线梁桥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曲线梁桥主要存在的病害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曲线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热传导计算理论 | 第20-27页 |
2.1 曲线梁桥的力学性能 | 第20-22页 |
2.1.1 曲线梁桥的受力特点 | 第20页 |
2.1.2 影响曲线桥受力特性的主要因素 | 第20-21页 |
2.1.3 曲线梁桥“弯-扭”耦合效应 | 第21-22页 |
2.2 热传导方程与边值条件 | 第22-27页 |
2.2.1 热传导方程 | 第22-25页 |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公路曲线梁桥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27-71页 |
3.1 概述 | 第27-28页 |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8页 |
3.3 混凝土箱梁的热交换 | 第28-29页 |
3.4 混凝土箱梁的热交换公式 | 第29-34页 |
3.4.1 对流换热 | 第29-30页 |
3.4.2 气温日变化过程 | 第30页 |
3.4.3 太阳辐射天文参数计算 | 第30-32页 |
3.4.4 太阳辐射 | 第32-33页 |
3.4.5 综合换热系数 | 第33-34页 |
3.5 验证MIDAS/FEA分析温度场的可靠性 | 第34-36页 |
3.6 工程背景 | 第36-70页 |
3.6.1 设计资料 | 第36-37页 |
3.6.2 病害调查概况 | 第37页 |
3.6.3 活动盆式支座 | 第37-39页 |
3.6.4 桥梁的太阳辐射计算案例 | 第39-45页 |
3.6.5 桥梁的边界条件计算案例 | 第45-46页 |
3.6.6 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模拟 | 第46-68页 |
3.6.7 不同曲率半径比较分析 | 第68-70页 |
3.7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汽车荷载引起的离心力对曲线梁桥的影响 | 第71-89页 |
4.1 概述 | 第71页 |
4.2 我国与英、美国规范对比 | 第71-73页 |
4.2.1 中国规范对离心力的计算 | 第71-72页 |
4.2.2 英国规范对离心力的计算 | 第72页 |
4.2.3 美国规范对离心力的计算 | 第72-73页 |
4.3 移动荷载时程分析 | 第73-87页 |
4.3.1 汽车荷载简化及模拟 | 第73-74页 |
4.3.2 分析实例 | 第74-76页 |
4.3.3 分析结果 | 第76-81页 |
4.3.4 不同曲率半径比较分析 | 第81-84页 |
4.3.5 减少支座横向滑移研究 | 第84-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A | 第96-110页 |
附录A1 单车到达各节点的时间 | 第96-101页 |
附录A2 双车到达各节点的时间 | 第101-110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