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烟气脱硫的背景及现状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 | 第12-14页 |
1.2.1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WFGD) | 第13页 |
1.2.2 干法烟气固硫技术(DFGD) | 第13-14页 |
1.2.3 半干法烟气固硫技术(SDFGD) | 第14页 |
1.3 铜渣现状及利用 | 第14-17页 |
1.3.1 铜渣资源的现状 | 第15页 |
1.3.2 铜渣的性质 | 第15-16页 |
1.3.3 铜渣资源的利用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半干法烟气固硫 | 第19-27页 |
2.1 国内外半干法烟气脱硫剂机理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2 半干法烟气固硫机理 | 第21-22页 |
2.3 固硫剂吸收SO_2动力学理论 | 第22-27页 |
2.3.1 SO_2气体扩散原理 | 第22-23页 |
2.3.2 SO_2吸收原理 | 第23-27页 |
第三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 | 第27-35页 |
3.1 试验原料准备 | 第27-28页 |
3.1.1 试验材料制备 | 第27页 |
3.1.2 试验样品制备 | 第27-28页 |
3.2 试验装置 | 第28-32页 |
3.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8-29页 |
3.2.2 STA 449F3同步TG-DSC热分析仪 | 第29-30页 |
3.2.3 NOVA-2200E比表面积(BET)测量仪 | 第30页 |
3.2.4 扫描电镜仪(型号为XL30ESEM) | 第30-31页 |
3.2.5 GSL-1100X-S多工位管式高温炉 | 第31-32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32-35页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仪的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3.3.2 TG-DSC同步热分析试验方案 | 第33页 |
3.3.3 BET比表面积测量试验方案 | 第33-34页 |
3.3.4 扫描电镜测试步骤 | 第34页 |
3.3.5 模拟烟气固硫效率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铜渣及碳酸钙/铜渣复合固硫剂热解特性分析及热力学计算 | 第35-57页 |
4.1 铜渣以及CaCO_3/TZ复合固硫剂的热解性能 | 第35-42页 |
4.1.1 原铜渣的XRD测试结果 | 第35-37页 |
4.1.2 碳酸钙/铜渣复合固硫剂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XRD结果 | 第37页 |
4.1.3 原铜渣及碳酸钙/铜渣复合固硫剂的DTA结果 | 第37-42页 |
4.2 不同煅烧温度下的BET比表面积 | 第42-44页 |
4.2.1 原铜渣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BET比表面积 | 第42-43页 |
4.2.2 复合固硫剂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BET比表面积 | 第43-44页 |
4.3 固硫剂在不同煅烧温度下的SEM结果 | 第44-46页 |
4.4 碳酸钙/铜渣复合固硫剂固硫性能热力学分析 | 第46-47页 |
4.5 碳酸钙/铜渣复合固硫剂固硫反应方式 | 第47-52页 |
4.5.1 MgO对SO_2吸收 | 第48-49页 |
4.5.2 Fe系氧化物对SO_2的吸收 | 第49-50页 |
4.5.3 Ca系氧化物对SO_2的吸收 | 第50-51页 |
4.5.4 CuO对SO_2的吸收 | 第51-52页 |
4.5.5 Al_2O_3对SO_2的吸收 | 第52页 |
4.6 CaCO_3/TZ复合固硫剂热力学竞争能力分析 | 第52-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7.1 CaCO_3/TZ复合固硫剂的热解性能分析结论 | 第55页 |
4.7.2 固硫剂热力学Gibbs自由能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CaCO_3/TZ复合固硫剂模拟烟气固硫实验 | 第57-63页 |
5.1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5.2 固硫剂固硫实验数据分析及脱硫效率计算 | 第58-59页 |
5.3 CaCO_3/TZ复合固硫剂固硫实验结论 | 第59-62页 |
5.3.1 固硫剂在同温度下的固硫效率 | 第59-61页 |
5.3.2 固硫剂添加不同铜渣比例固硫效率 | 第61-62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