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智库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际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及智库的需求 | 第19-24页 |
第一节 “一带一路”概况 | 第19-20页 |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库需求 | 第20-22页 |
一、国家战略需求 | 第20-21页 |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求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中的中国智库建设现状及问题 | 第24-34页 |
第一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优秀智库建设现状 | 第24-29页 |
一、“一带一路”优秀智库调研 | 第24-25页 |
二、调研角度 | 第25-29页 |
第二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优秀智库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智库专业人才匮乏及研究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二、支撑信息资源匮乏 | 第31页 |
三、服务模式单一 | 第31-32页 |
四、决策成果影响力有限 | 第32页 |
五、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建设内涵 | 第34-48页 |
第一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理念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定位 | 第37-38页 |
一、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国家特色智库定位 | 第37-38页 |
二、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企业特色智库定位 | 第38页 |
第三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构成与运行机制 | 第38-47页 |
一、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构成 | 第38-42页 |
二、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功能 | 第42-45页 |
三、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运行方式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建设路径 | 第48-56页 |
第一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组织形式 | 第48-50页 |
一、协同创新型组织构建 | 第48-49页 |
二、多学科团队构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信息资源建设 | 第50-53页 |
一、数据资源建设思路 | 第50页 |
二、建设原则 | 第50-51页 |
三、基本架构 | 第51-52页 |
四、核心内容 | 第52-53页 |
第三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服务模式 | 第53页 |
一、服务政府“一带一路”倡议决策 | 第53页 |
二、服务企业“走出去”倡议决策 | 第53页 |
第四节 面向“一带一路”服务的特色智库服务手段 | 第53-55页 |
一、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第53-54页 |
二、智能决策服务 | 第54页 |
三、可视化分析 | 第54-55页 |
四、决策成果的传播与推广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第一节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6页 |
第二节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56-57页 |
第三节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