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论文

黑潮延伸区海洋锋与海洋涡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和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第13-14页
        1.2.2 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第14-20页
        1.2.3 海洋模式分辨率对海洋和大气模拟的影响第20-21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 各章内容安排第22-23页
第二章 大气对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海洋涡旋的响应——个例分析第23-41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资料与方法第24-28页
        2.2.1 资料第24-25页
        2.2.2 方法第25-28页
    2.3 中尺度暖、冷涡对海洋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第28-35页
        2.3.1 暖冷涡旋对10-m风速的影响第28-30页
        2.3.2 暖冷涡旋对10-m风散度、涡度的影响第30-31页
        2.3.3 暖冷涡旋对热通量、边界层高度的影响第31-33页
        2.3.4 暖冷涡旋影响近海面风的机制分析第33-35页
    2.4 中尺度暖、冷涡对大气瞬变扰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第35-39页
        2.4.1 暖冷涡旋对大气瞬变扰动的影响第35-37页
        2.4.2 暖冷涡旋影响大气瞬变扰动的可能机制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大气对黑潮延伸区中尺度海洋涡旋的响应特征及季节差异——大样本分析第41-66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资料与方法第41-43页
        3.2.1 资料第41-42页
        3.2.2 方法第42-43页
    3.3 大气响应特征——观测结果第43-47页
        3.3.1 海表风速、散度和涡度第43-45页
        3.3.2 热通量第45-46页
        3.3.3 云中液态水含量、水汽含量与降水率第46-47页
    3.4 大气响应特征——CFSR再分析资料结果第47-53页
        3.4.1 表面风速、散度和涡度第47-48页
        3.4.2 热通量与边界层高度第48-49页
        3.4.3 海平面气压第49-50页
        3.4.4 大气稳定度与纬向扰动动量的垂直输送第50-51页
        3.4.5 垂直速度第51-52页
        3.4.6 云中液态水含量和降水率第52-53页
    3.5 大气响应的季节差异——观测结果第53-56页
        3.5.1 海表风速第53-54页
        3.5.2 热通量第54-55页
        3.5.3 云中液态水含量和降水率第55-56页
    3.6 大气响应的季节差异——CFSR再分析资料结果第56-61页
        3.6.1 海表风速与热通量第56-57页
        3.6.2 边界层高度第57-58页
        3.6.3 边界层稳定度第58页
        3.6.4 纬向扰动动量的垂直输送和风速第58-60页
        3.6.5 垂直速度第60-61页
    3.7 WRF模拟结果第61-64页
        3.7.1 模式设计第61-62页
        3.7.2 模拟结果第62-64页
    3.8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强度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第66-81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资料与方法第67-69页
        4.2.1 采用的资料第67-68页
        4.2.2 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的定义第68-69页
    4.3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特征及其与高空急流、风暴轴的关系第69-75页
        4.3.1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特征第69-70页
        4.3.2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与6月东亚高空急流的关系第70-72页
        4.3.3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与风暴轴的关系第72-73页
        4.3.4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影响高空急流、风暴轴南北位置的可能机制第73-75页
    4.4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经向位移与6月降水的关系第75-76页
        4.4.1 EJPC1与6月降水的相关分析第75-76页
    4.6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大气的影响第76-78页
        4.6.1 海洋锋强度对春季整层热源的影响第76页
        4.6.2 海洋锋强度对春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第76-77页
        4.6.3 海洋锋强度影响大气环流的机制分析第77-78页
    4.7 春季黑潮延伸区海洋锋强度的年际变化对降水的影响第78-79页
    4.8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海气耦合模式中海洋模式分辨率对海洋锋和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第81-98页
    5.1 引言第81-83页
    5.2 资料与方法第83-84页
    5.3 海温模拟误差第84-89页
    5.4 海温模拟误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模拟误差的联系第89-91页
    5.5 CMIP5模式对东亚副热带急流的模拟误差第91-96页
        5.5.1 季节平均200hPa纬向风的模拟误差第91-92页
        5.5.2 季节平均纬向风模拟误差的垂直分布第92-93页
        5.5.3 20个模式的纬向风模拟差异第93-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5.6.1 结论第96-97页
        5.6.2 讨论第97-98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98-101页
    6.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99-100页
    6.3 问题与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表气温观测仪器与辐射误差订正方法研究
下一篇:蒸散对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响应及模型异质性误差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