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物理学论文

基于林地小班的区域整体坡度计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坡度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坡度值于林业中的应用第10-11页
        1.2.3 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5页
2 基于DEM数据单像元坡度提取算法研究第15-24页
    2.1 传统算法研究—以ArcGIS中的坡度提取算法为例第15-19页
        2.1.1 坡度提取算法基本原理第15-16页
        2.1.2 三阶反距离平方权算法实现第16-18页
        2.1.3 算法讨论第18-19页
    2.2 基于DEM数据考虑中心像元的坡度提取算法—Quad算法第19-23页
        2.2.1 Quad算法实现第19-20页
        2.2.2 三阶反距离平方权算法与Quad算法精度比较第20-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基于林地小班区域整体坡度提取算法研究第24-37页
    3.0 林地小班数据分析第24页
    3.1 林业调查现有坡度提取方法的研究第24-26页
        3.1.1 基于坡度重分类的林地小班坡度提取算法第25页
        3.1.2 基于趋势面拟合的林地小班坡度提取算法第25-26页
    3.2 基于主坡向垂直面高程回归的区域坡度提取算法第26-35页
        3.2.1 小班区域主坡向的确定及其意义第26-30页
        3.2.2 主坡向垂直面高程回归及其意义第30-34页
        3.2.3 算法流程图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基于主坡向垂直面高程回归的区域坡度算法实例第37-44页
    4.1 实验数据第37-38页
    4.2 小班数据定向处理第38-40页
    4.3 特征像元主坡向垂直平面投影第40-41页
    4.4 主坡向垂直面高程回归预测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综合案例分析第44-56页
    5.1 实验数据第44-46页
    5.2 小班数据自动化处理各阶段结果第46-48页
        5.2.1 小班定向结果第46页
        5.2.2 小班主坡向投影结果第46-47页
        5.2.3 小班Z-S坐标系建立结果第47页
        5.2.4 小班区域坡度汇总第47-48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8-52页
        5.3.1 数值型坡度求算结果分析第48-49页
        5.3.2 林业调查标准坡度分级结果分析第49-50页
        5.3.3 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与算法精度关系分析第50-52页
    5.4 算法精度对比实验第52-55页
        5.4.1 基于坡度重分类的林地小班坡度提取算法精度对比第52-53页
        5.4.2 基于趋势面拟合的林地小班坡度提取算法精度对比第53-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本文总结第56-57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57页
    6.3 讨论第57-58页
        6.3.1 应用展望第57页
        6.3.2 今后研究重点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沉降和干旱胁迫对毛竹实生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毛竹SOD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