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后9.11时代中美国家传播战略比较研究(2001-2015年)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2-38页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缘起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34页
        1.2.1 国家战略相关研究第15-21页
        1.2.2 关于国家传播战略的研究第21-3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4-36页
        1.3.1 研究内容第34-35页
        1.3.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第36-38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36页
        1.4.2 研究难点第36-38页
2 后9.11时代国家传播战略的价值第38-43页
    2.1 后9.11时代国家传播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第38-40页
    2.2 国家传播战略在美国整体战略中的地位第40-42页
    2.3 国家传播战略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第42-43页
3 国家传播战略比较的理论基础第43-59页
    3.1 国家传播战略的概念第43-54页
        3.1.1 战略思想的内涵第43-46页
        3.1.2 现代国家战略概念的形成第46-49页
        3.1.3 国家传播战略的内涵第49-50页
        3.1.4 国家传播战略相似概念辨析第50-54页
    3.2 国家传播战略比较框架:基于理性决策模式的一种分析视角第54-59页
        3.2.1 理性决策模式与国家战略分析框架第54-57页
        3.2.2 国家传播战略分析框架第57-59页
4 战略环境:中美国家传播战略的影响因素第59-82页
    4.1 SWOT分析与战略环境构成第59-62页
    4.2 中国国家传播战略环境的SWOT分析第62-70页
        4.2.1 优势:高速发展的信息传播产业与内敛防御型战略文化第62-65页
        4.2.2 劣势:新闻传播制度尚待完善第65-66页
        4.2.3 机会:国家战略积极引导国家传播战略决策第66-67页
        4.2.4 威胁:国际传播中处于绝对劣势第67-70页
        4.2.5 小结第70页
    4.3 美国国家传播战略环境SWOT分析第70-79页
        4.3.1 优势:领先全球的信息传播产业与较完备的新闻传播规制.第70-74页
        4.3.2 劣势:外向进攻型战略文化滋生霸权思想第74-76页
        4.3.3 机会:适时调整的国家战略与掌控国际传播主导权第76-78页
        4.3.4 威胁:舆论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第78-79页
        4.3.5 小结第79页
    4.4 中美国家传播战略环境比较启示第79-81页
        4.4.1 美国国家传播战略环境优势与机会凸显第80页
        4.4.2 中国国家传播战略环境优势与威胁共存第80-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5 战略意图:中美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第82-103页
    5.1 观念性国家利益是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的根本出发点第82-83页
    5.2 中国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的二维构成第83-95页
        5.2.1 中国观念性国家利益诉求解析第83-87页
        5.2.2 战略目标的对内维度第87-92页
        5.2.3 战略目标的对外维度第92-95页
    5.3 美国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第95-101页
        5.3.1 美国观念性国家利益诉求剖判第95-98页
        5.3.2 全球性的战略目标第98-101页
    5.4 中美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相似性与差异性第101-102页
        5.4.1 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确定的逻辑共通第101页
        5.4.2 国家传播战略目标的侧重不同第101-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 战略手段:中美国家传播战略实施路径第103-134页
    6.1 中国国家传播战略的实施路径第103-121页
        6.1.1 自上而下—国家传播战略实施主体的构成第103-112页
        6.1.2 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第112-115页
        6.1.3 端本正源—尊重传播规律第115-119页
        6.1.4 受众为本—高语境转向低语境第119-121页
    6.2 美国国家传播战略实施路径第121-131页
        6.2.1 国家传播战略实施主体的多元化第121-126页
        6.2.2 传播内容的密集性、普世性与可信性第126-127页
        6.2.3 传播影响力巩固与新媒体运用第127-130页
        6.2.4 针对性传播与目标受众定位第130-131页
    6.3 中美国家传播战略实施路径共性与个性并持第131-132页
    6.4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7 战略评估:中美国家传播战略实施的效果第134-153页
    7.1 中国国家传播战略效果评估第134-144页
        7.1.1 认知层面:正面认知稳步提升第134-139页
        7.1.2 态度层面:对华态度国别差异性明显第139-144页
    7.2 美国国家传播战略效果评估第144-150页
        7.2.1 认知层面:正面与负面认知共存第144-146页
        7.2.2 态度层面:对美态度差异化凸显第146-150页
    7.3 中美国家传播战略效果评估启示第150-151页
    7.4 本章小结第151-153页
8 启示与建议:中国国家传播战略的谋划第153-159页
    8.1 优化国家传播战略环境第153-154页
    8.2 提升国家传播战略的实施能力第154-156页
    8.3 丰富国家传播战略布局第156-159页
结语第159-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80页
    中文部分第162-172页
        A.中文译著第162-165页
        B.中文著作第165-168页
        C.中文期刊第168-172页
    英文部分第172-178页
        A.外文著作第172-175页
        B.外文期刊第175-177页
        C.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文件与报告第177-178页
    网络资源和数据第178-180页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on the Quality of Lentinula Edod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Fresh and Fermented Mushrooms
下一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与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