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能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2-16页 |
1.2.2 试验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18页 |
1.3 弯梁桥侧向位移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板式橡胶支座的精细化数值分析 | 第22-43页 |
2.1 板式橡胶支座的计算模型 | 第22-26页 |
2.1.1 支座材料的模拟 | 第23-25页 |
2.1.2 支座与梁接触面的模拟 | 第25页 |
2.1.3 支座的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2.2 支座剪切性能分析 | 第26-29页 |
2.2.1 支座的剪切刚度 | 第26-27页 |
2.2.2 均匀竖向压力下支座剪切变形时的应力 | 第27-28页 |
2.2.3 不均匀竖向压力下支座剪切变形时的应力 | 第28-29页 |
2.3 支座摩擦滑移性能分析 | 第29-38页 |
2.3.1 支座摩擦滑移工作机理 | 第29-31页 |
2.3.2 梁-支座摩擦滑移分析 | 第31-35页 |
2.3.3 考虑竖向振动的梁-支座摩擦滑移分析 | 第35-36页 |
2.3.4 考虑静动摩擦系数比的梁-支座摩擦滑移分析 | 第36-38页 |
2.4 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力学模型 | 第38-40页 |
2.4.1 支座的摩擦滑移模型 | 第38-39页 |
2.4.2 考虑竖向振动的支座摩擦滑移模型 | 第39页 |
2.4.3 考虑静动摩擦系数比的支座摩擦滑移模型 | 第39-40页 |
2.5 滑动支座单元 | 第40-42页 |
2.5.1 单元模型 | 第40-41页 |
2.5.2 单元验证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侧向位移分析 | 第43-70页 |
3.1 弯梁桥侧向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3.1.1 内在因素 | 第43-44页 |
3.1.2 外在因素 | 第44-45页 |
3.2 汽车离心力作用下弯梁桥侧向位移的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3.2.1 时程分析法 | 第45-46页 |
3.2.2 积分时间步长的选取 | 第46-47页 |
3.3 桥梁概况及有限元模型 | 第47-51页 |
3.3.1 桥梁概况 | 第47-48页 |
3.3.2 有限元模型 | 第48-51页 |
3.4 汽车离心力作用下弯梁桥的侧向位移分析 | 第51-68页 |
3.4.1 汽车离心力的计算 | 第52-53页 |
3.4.2 支座摩擦滑移的影响分析 | 第53-58页 |
3.4.3 汽车荷载参数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3.4.4 墩高的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3.4.5 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 第64-68页 |
3.5 残余位移下弯梁桥的收缩徐变分析 | 第68-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基于限位装置影响分析的弯梁桥侧向位移控制研究 | 第70-84页 |
4.1 弯梁桥侧向位移控制措施分类 | 第70-72页 |
4.2 侧向限位装置的常用形式 | 第72-73页 |
4.3 限位装置的模拟 | 第73-75页 |
4.4 限位装置的参数影响分析 | 第75-83页 |
4.4.1 有限位与无限位的对比分析 | 第75-77页 |
4.4.2 限位装置与主梁的初始间隙 | 第77-80页 |
4.4.3 限位装置与主梁的碰撞刚度 | 第80-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结论 | 第84-85页 |
5.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