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短时暴力电子游戏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性相关研究第14-19页
        2.1.1 暴力电子游戏第14页
        2.1.2 攻击性第14-15页
        2.1.3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性影响的理论解释:一般攻击模型第15-17页
        2.1.4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性影响的调节变量第17-19页
    2.2 注意偏向第19-24页
        2.2.1 注意偏向的定义第19页
        2.2.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第19-21页
        2.2.3 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第21-23页
        2.2.4 与注意偏向有关的ERP成分第23-24页
    2.3 暴力电子游戏对注意偏向影响的相关研究第24-26页
        2.3.1 行为学研究第24-25页
        2.3.2 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研究第25-26页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第26-28页
    3.1 问题提出第26页
    3.2 研究思路第26-28页
4 实验材料及评定第28-32页
    4.1 情绪面孔的评定第28-29页
        4.1.1 评定方法第28页
        4.1.2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28-29页
        4.1.3 评定结果第29页
    4.2 电子游戏的评定第29-32页
        4.2.1 评定方法第29-30页
        4.2.2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30页
        4.2.3 评定结果第30-32页
5 实验一:短时暴力电子游戏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第32-42页
    5.1 实验目的第32页
    5.2 实验假设第32页
    5.3 研究方法第32-35页
        5.3.1 被试第32页
        5.3.2 实验材料第32-33页
        5.3.3 实验设计第33页
        5.3.4 实验程序第33-3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5.4.1 实验a:情绪面孔呈现100ms时,暴力电子游戏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5-37页
        5.4.2 实验b:情绪面孔呈现500ms时,暴力电子游戏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7-39页
    5.5 讨论第39-42页
6 实验二:短时暴力电子游戏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第42-52页
    6.1 实验目的第42页
    6.2 实验假设第42页
    6.3 研究方法第42-44页
        6.3.1 被试第42页
        6.3.2 实验材料第42-43页
        6.3.3 实验设计第43页
        6.3.4 实验程序第43-4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6.4.1 实验a:暴力电子游戏对个体情绪面孔注意警觉的影响第44-47页
        6.4.2 实验b:暴力电子游戏对个体情绪面孔注意解除的影响第47-49页
    6.5 讨论第49-52页
        6.5.1 注意警觉第49-50页
        6.5.2 注意解除第50-52页
7 综合讨论与结论第52-56页
    7.1 综合讨论第52-54页
        7.1.1 暴力电子游戏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第52-53页
        7.1.2 暴力电子游戏对正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第53页
        7.1.3 其他变量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第53-54页
    7.2 结论第54-56页
8 创新点和不足第56-58页
    8.1 创新点第56页
    8.2 不足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硕士期间论文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分离式多功能护理床的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新型表达型T载体pHsh-T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