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内外现有的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方法 | 第12-17页 |
·现有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方法的对比 | 第17-18页 |
·计算机视觉概述 | 第18-23页 |
·计算机视觉理论简介 | 第18-20页 |
·计算机视觉在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3-2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计算机视觉测量方法原理 | 第26-52页 |
·图像采集 | 第26-39页 |
·照明 | 第26-28页 |
·镜头 | 第28-33页 |
·图像传感器 | 第33-39页 |
·视觉传感器模型 | 第39-46页 |
·摄像机透视投影模型 | 第39-43页 |
·线结构光传感器模型 | 第43-44页 |
·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模型 | 第44-46页 |
·测量误差分析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视觉测量中的特征提取算法 | 第52-77页 |
·角点提取 | 第52-61页 |
·角点的模型 | 第52-53页 |
·现有角点提取方法的不足 | 第53-55页 |
·参数自适应的Harris角点提取算法 | 第55-61页 |
·线结构光光条提取 | 第61-70页 |
·线结构光光条的模型 | 第61-62页 |
·现有线结构光光条提取方法的不足 | 第62-64页 |
·基于相位一致性的线结构光光条提取方法 | 第64-70页 |
·离焦模糊图像恢复 | 第70-76页 |
·离焦模糊问题简介 | 第70页 |
·离焦模糊图像恢复原理 | 第70-72页 |
·基于频谱分析和维纳滤波的离焦模糊恢复算法 | 第72-75页 |
·离焦模糊图像恢复实验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视觉传感器参数标定 | 第77-93页 |
·单摄像机参数标定 | 第77-87页 |
·直接线性变换法 | 第78-79页 |
·两步法 | 第79-82页 |
·单摄像机标定实验 | 第82-87页 |
·线结构光传感器的标定 | 第87-90页 |
·基于平面靶标的线结构光传感器标定方法 | 第87-88页 |
·线结构光传感器标定实验 | 第88-90页 |
·立体视觉测量中的双目与全局标定 | 第90-92页 |
·双目标定 | 第90页 |
·全局标定 | 第90-92页 |
·双目与全局标定实验 | 第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三维几何尺寸测量中的立体视觉算法 | 第93-110页 |
·极线几何与基础矩阵 | 第93-95页 |
·双目立体匹配 | 第95-102页 |
·基于区域灰度的立体匹配 | 第96-101页 |
·基于极线约束与线结构光光条约束的立体匹配 | 第101-102页 |
·三维重建 | 第102-104页 |
·空间点三维重建的线性求解法 | 第103页 |
·空间点三维重建的非线性求解法 | 第103-104页 |
·三维几何尺寸测量实验 | 第104-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大尺度三维几何尺寸测量方法在货运列车超限检测中的应用 | 第110-145页 |
·货运列车超限检测问题概述 | 第110-116页 |
·货运列车超限检测问题简介 | 第110-111页 |
·货运列车超限检测标准 | 第111-113页 |
·国内外现有货运列车超限检测技术 | 第113-116页 |
·便携式货运列车超限检测系统简介 | 第116-118页 |
·便携式货运列车超限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118-128页 |
·视觉传感器选型与设计 | 第119-124页 |
·光机电装置选型与设计 | 第124-126页 |
·支架设计 | 第126-128页 |
·便携式货运列车超限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128-131页 |
·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 第128-130页 |
·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 | 第130-131页 |
·货运列车超限自动识别 | 第131-137页 |
·货运列车限界基准参数标定 | 第131-135页 |
·超限自动识别 | 第135-137页 |
·便携式货运列车超限检测系统样机研制与实验结果 | 第137-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45-148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45-146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62-166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162-163页 |
申请的专利 | 第163-164页 |
获得的技术鉴定 | 第164页 |
负责的研究课题 | 第164页 |
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64-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