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0-13页 |
(一)“认罪”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认罚”的含义 | 第11-12页 |
(三)“从宽”的幅度 | 第12-13页 |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 第13-14页 |
(二)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平衡 | 第14-16页 |
三、美国与德国的认罪速裁程序的参考价值 | 第16-21页 |
(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 | 第16-17页 |
(1)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和背景 | 第16页 |
(2)辩诉交易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二)德国的辩诉协商制度 | 第17-18页 |
(1)认罪处罚令交易程序 | 第17-18页 |
(2)认罪协商程序 | 第18页 |
(3)暂缓起诉程序 | 第18页 |
(三)辩诉交易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异同 | 第18-20页 |
(四)美国与德国的认罪速裁程序对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发 | 第20-21页 |
四、认罪认罚从宽相关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21-25页 |
(一)程序法方面 | 第21-24页 |
1.刑事速裁程序 | 第21-22页 |
2.简易程序 | 第22-23页 |
3.速裁程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差异 | 第23-24页 |
(二)实体法方面 | 第24-25页 |
五、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方向 | 第25-37页 |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5-26页 |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动 | 第26-31页 |
(三)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路径 | 第31-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