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分级诊疗 | 第13-14页 |
(二) 社区首诊制与双向转诊制 | 第14页 |
(三) 医疗联合体 | 第14-15页 |
(四) 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 | 第15页 |
(五)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 第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一) 现行分级诊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第15-17页 |
(二)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研究 | 第17-19页 |
(三) 医疗保险与分级诊疗关系研究 | 第19-20页 |
(四) 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医疗保险与分级诊疗联动改革的逻辑与现状 | 第21-29页 |
一、分级诊疗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关政策演进(1949-2008年) | 第21页 |
(二) 新医改以来的改革实践(2009年至今) | 第21-22页 |
二、医疗保险与分级诊疗联动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一)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2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三、推动分级诊疗与医疗保险制度联动改革的逻辑关系 | 第23-26页 |
(一) 推动分级诊疗与医疗保险制度联动改革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二) 医疗保险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 第24-25页 |
(三) 医疗保险引导分级诊疗的逻辑 | 第25-26页 |
四、基本医疗保险在我国分级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 第26-29页 |
(一) 部分地区分级诊疗一医保政策联动改革实践 | 第26-28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南京市医疗保险与分级诊疗联动改革实践研究 | 第29-42页 |
一、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 | 第29-30页 |
(一) 南京市基本情况 | 第29页 |
(二) 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内容 | 第29-30页 |
二、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 第30-34页 |
(一) 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31-33页 |
(二) 关于城镇居民医保 | 第33页 |
(三) 家庭病床 | 第33-34页 |
三、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 第34-41页 |
(一) 改革成效 | 第34-36页 |
(二) 居民社区首诊的意愿 | 第36-39页 |
(三) 南京市分级诊疗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医保视角 | 第39-41页 |
四、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境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验——基于基本医疗保险视角 | 第42-50页 |
一、英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第42-44页 |
(一) 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 | 第42页 |
(二) 医疗卫生服务支付制度 | 第42-43页 |
(三) 英国经验及启示 | 第43-44页 |
二、美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第44-45页 |
(一) 层次清晰的三级医疗体系 | 第44页 |
(二) 市场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 第44-45页 |
(三) 美国经验及启示 | 第45页 |
三、德国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第45-47页 |
(一) 门诊和住院相分离 | 第45-46页 |
(二)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 第46-47页 |
(三) 德国经验及启示 | 第47页 |
四、台湾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 第47-48页 |
(一) 竞争性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 | 第47页 |
(二) 全民健康保健政策 | 第47-48页 |
(三) 台湾经验及启示 | 第48页 |
五、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完善分级诊疗与基本医疗保险联动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一、加大分级诊疗和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宣传 | 第50页 |
二、加快改革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 第50-52页 |
(一) 全科医生:“按人头付费”+“按绩效付费” | 第50-51页 |
(二) 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 | 第51页 |
(三) 探索实践DRGs支付方式 | 第51-52页 |
三、进一步拉大不同层级医院间的报销差异,扩大医保支付范围 | 第52页 |
四、建立医保医师制度 | 第52-53页 |
五、建立医保与医院的协商谈判机制 | 第53页 |
六、其他相关举措 | 第53-55页 |
(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 第53页 |
(二) 基药的完善与补充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