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内关于习近平青年观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国外青年观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系统分析法 | 第16页 |
(三)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17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22页 |
一、青年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青年观的概念界定 | 第19页 |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四、习近平青年观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22-35页 |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一)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 第22-25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青年观 | 第25-31页 |
(三) 传统文化的青年教育思想 | 第31-33页 |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基础 | 第33-35页 |
(一) 人格特征和辩证思维是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内在条件 | 第33页 |
(二) 七年知青岁月铸就了习近平坚强的人格力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 第35-44页 |
一、青年政治观 | 第35-36页 |
(一) 不忘初心跟党走 | 第35页 |
(二)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 | 第35-36页 |
(三)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 第36页 |
二、青年价值观 | 第36-38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本遵循 | 第36-37页 |
(二) 青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 第37页 |
(三) 练就过硬本领是青年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内在能量 | 第37-38页 |
三、青年文化观 | 第38-40页 |
(一)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38-39页 |
(二) 培育和弘扬文化自信 | 第39页 |
(三)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第39-40页 |
四、青年教育观 | 第40-42页 |
(一) 青年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实现“中国梦” | 第40-41页 |
(二) 青年教育的路径通过渗透性进行引导 | 第41页 |
(三) 青年教育内容是要求青年树立远大理想 | 第41-42页 |
五、青年成才观 | 第42-44页 |
(一) 理想信念是青年健康成才的精神之钙 | 第42页 |
(二) 开拓创新是青年健康成才的时代要求 | 第42-43页 |
(三) 艰苦奋斗是青年健康成才的人生追求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 第44-50页 |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意义 | 第44-46页 |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宝库 | 第44页 |
(二) 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4-45页 |
(三) 推动了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规律探索 | 第45-46页 |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 第46-50页 |
(一) 为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开展提供行动标杆 | 第46页 |
(二) 为青年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实践指南 | 第46-48页 |
(三) 为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方向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