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介质对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耐磨材料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1 国外耐磨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耐磨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耐磨钢领域的技术进步 | 第14-19页 |
1.3.1 高锰钢 | 第14-15页 |
1.3.2 低合金马氏体钢 | 第15-16页 |
1.3.3 贝氏体铸钢 | 第16-17页 |
1.3.4 奥氏体-贝氏体(A-B)双相钢 | 第17页 |
1.3.5 马氏体-贝氏体(M-B)双相钢 | 第17-18页 |
1.3.6 42CrMo钢 | 第18-19页 |
1.3.7 其他 | 第19页 |
1.4 我国耐磨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 第19-21页 |
1.4.1 我国耐磨钢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4.2 耐磨钢的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1.5 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用到的淬火介质 | 第21-25页 |
1.5.1 水 | 第22-23页 |
1.5.2 盐水与碱水 | 第23-24页 |
1.5.3 淬火油 | 第24-25页 |
1.5.4 新型淬火剂 | 第25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42页 |
2.1 试验钢化学成分的选择 | 第28-30页 |
2.1.1 试验钢成分设计要求 | 第28页 |
2.1.2 试验钢成分设计 | 第28-30页 |
2.2 试验钢的制备 | 第30-33页 |
2.2.1 原材料的选择 | 第30-31页 |
2.2.3 熔炼和浇铸 | 第31-33页 |
2.2.4 合金成分的测定 | 第33页 |
2.3 热处理方案的制定 | 第33-38页 |
2.3.1 淬火工艺的确定 | 第33-36页 |
2.3.2 回火工艺的确定 | 第36-38页 |
2.4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8-42页 |
2.4.1 试验钢的金相组织观察 | 第38页 |
2.4.2 硬度测试 | 第38页 |
2.4.3 冲击韧性测试 | 第38-39页 |
2.4.4 拉伸试验 | 第39页 |
2.4.5 试验钢的磨料磨损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2.4.6 SEM分析 | 第40-42页 |
第3章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2-58页 |
3.1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 | 第43-48页 |
3.1.1 双相试验钢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 第43-45页 |
3.1.2 42CrMo试验钢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 第45-48页 |
3.2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55页 |
3.2.1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硬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2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3 试验钢冲击断口分析 | 第51-53页 |
3.2.4 淬火介质对试验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4章 磨料磨损实验 | 第58-72页 |
4.1 磨损方法以及介绍 | 第58-63页 |
4.1.1 磨料磨损的分类 | 第58-59页 |
4.1.2 磨料磨损机理 | 第59-61页 |
4.1.3 磨损的评定标准 | 第61-62页 |
4.1.4 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 | 第62-63页 |
4.2 实验材料与内容 | 第63-64页 |
4.2.1 实验设备 | 第63-64页 |
4.2.2 显微组织检测 | 第64页 |
4.3 磨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4.3.1 低应力磨料磨损 | 第64-68页 |
4.3.2 磨损形貌观察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