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1 发展旅游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 第9页 |
1.1.1.2 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 第9-10页 |
1.1.1.3 西部地区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1-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5页 |
1.3.2.1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1.3.2.2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3.3 数据来源 | 第15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5页 |
1.3.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16页 |
1.3.4.3 综合比较分析与评价法 | 第16页 |
1.3.4.4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页 |
1.3.4.5 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 | 第16页 |
1.3.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 第18-19页 |
2.2 旅游空间自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3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4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西部省域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实证研究 | 第22-3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3.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3.1.2 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 第23页 |
3.2 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测度方法 | 第23-30页 |
3.2.1 时间差异测度方法 | 第24页 |
3.2.2 空间差异测度方法 | 第24-30页 |
3.2.2.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25-27页 |
3.2.2.2 测度方法 | 第27-30页 |
3.2.2.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7-28页 |
3.2.2.2.2 探索性空间分析法 | 第28-30页 |
3.3 旅游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特征 | 第30页 |
3.4 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变特征 | 第30-35页 |
3.4.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 第31页 |
3.4.2 旅游经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分析 | 第31-35页 |
3.4.2.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 第31页 |
3.4.2.2 旅游经济全局差异分析 | 第31页 |
3.4.2.3 旅游经济局部差异分析 | 第31-35页 |
第四章 西部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35-43页 |
4.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0页 |
4.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第35-36页 |
4.1.2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第36-37页 |
4.1.3 旅游接待能力 | 第37-38页 |
4.1.4 旅游交通条件 | 第38-40页 |
4.2 对策 | 第40-43页 |
4.2.1 加快西部省域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地区旅游业提升 | 第40-41页 |
4.2.2 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开展反向旅游 | 第41页 |
4.2.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交通可达性 | 第41页 |
4.2.4 发挥旅游增长极辐射作用,采取点轴式与梯度式相结合发展 | 第41-42页 |
4.2.5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推进互利共赢,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43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