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有关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 | 第12-14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2 有关私募股权与经营业绩关系方面的研究 | 第14-18页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3 制度背景和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3.1 制度背景分析 | 第19-20页 |
3.1.1 我国创业板 | 第19页 |
3.1.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1.3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特点 | 第20页 |
3.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20-25页 |
3.2.1 股权结构 | 第20-21页 |
3.2.2 私募股权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 | 第21-25页 |
4 实证部分 | 第25-40页 |
4.1 样本与数据 | 第25页 |
4.2 变量与模型 | 第25-28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25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25-26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26-27页 |
4.2.4 模型设计 | 第27-28页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28-30页 |
4.3.1 区分私募组与非私募组公司的描述性分析 | 第28-29页 |
4.3.2 私募股权投资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第29-30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30-40页 |
4.4.1 有无私募股权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影响的差异性 | 第30-34页 |
4.4.2 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 第34-4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0-4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5.2 建议 | 第41-42页 |
5.2.1 政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 第41页 |
5.2.2 改变私募投资机构单一的退出模式 | 第41-42页 |
5.2.3 被投资公司适度引入私募股权 | 第42页 |
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2-43页 |
5.4 本文的研究局限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1 | 第49-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