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4-16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两化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工业化内涵 | 第16-17页 |
2.2 信息化内涵 | 第17-18页 |
2.3 两化融合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3.1 国内外关于两化融合的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国内外关于两化融合的测度研究 | 第19-21页 |
2.4 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阶段划分 | 第23-29页 |
3.1 两化融合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第23-26页 |
3.1.1 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3.1.2 两化融合的现实基础 | 第24-26页 |
3.2 两化融合的层次 | 第26-27页 |
3.3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 | 第27-29页 |
3.3.1 初步融合阶段 | 第28页 |
3.3.2 基本融合阶段 | 第28页 |
3.3.3 深度融合阶段 | 第28-29页 |
4. 两化深度融合测度模型 | 第29-37页 |
4.1 两化深度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4.2 两化深度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页 |
4.3 两化深度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及分体系说明 | 第30-32页 |
4.3.1 指标的选取 | 第30-31页 |
4.3.2 两化深度融合测度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4.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权重设计 | 第32-35页 |
4.5 两化深度融合效率模型 | 第35-37页 |
5. 江西省两化深度融合效率测度的实证分析 | 第37-48页 |
5.1 江西省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测度 | 第37-40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5.1.2 评估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5.2 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总体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5.3 江西省与全国两化深度融合效率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5.4 江西省两化深度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5.4.1 两化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 | 第45页 |
5.4.2 模型设定与计量分析 | 第45-46页 |
5.4.3 结果的经济意义分析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政策设计 | 第48-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