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物质分离机械论文

分散相相互作用下液—液水力旋流分离特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旋流器结构及特点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旋流器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2 群体平衡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液-液旋流器理论分析第20-32页
    2.1 水力旋流器流场分布第20-22页
    2.2 水力旋流器重要指标第22-25页
        2.2.1 处理量第22页
        2.2.2 分流比第22-23页
        2.2.3 压力降第23-24页
        2.2.4 分离效率第24-25页
    2.3 水力旋流器中分散相受力分析第25-30页
        2.3.1 离心力第25-26页
        2.3.2 压力梯度产生的向心浮力第26-27页
        2.3.3 流体相对运动阻力第27页
        2.3.4 Magnus力第27-29页
        2.3.5 径向速度波动产生的力第29-30页
    2.4 分散相的破裂和聚合机理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核函数的优选及流场特性分析第32-58页
    3.1 液-液旋流器模拟方法第32-36页
        3.1.1 流体力学计算方程第33-34页
        3.1.2 湍流模型第34-35页
        3.1.3 两相流模型第35-36页
        3.1.4 基础边界条件第36页
    3.2 几何模型第36-39页
        3.2.1 几何模型尺寸第36-37页
        3.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第37-39页
    3.3 群体平衡方程和多尺寸组分布MUSIC(multi-size-group)第39-44页
        3.3.1 破裂模型第39-41页
        3.3.2 聚合模型第41-44页
    3.4 核函数优选第44-49页
        3.4.1 破裂和聚合核函数嵌入第44-45页
        3.4.2 分散相液滴直径选取第45-46页
        3.4.3 结果分析第46-49页
    3.5 考虑核函数的旋流器流场特性分析第49-56页
        3.5.1 旋流器内部流场分布第50-51页
        3.5.2 速度场分布特性第51-54页
        3.5.3 湍流分布特性第54-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分散相相互作用及入流参数对分离特性影响第58-74页
    4.1 旋流器内分散相分布第58-63页
    4.2 分散相破裂和聚合区域第63-65页
    4.3 入口速度对分离性能影响第65-72页
        4.3.1 入口速度对旋流器内部流场影响第65-68页
        4.3.2 入口速度对分散相直径分布影响第68-69页
        4.3.3 旋流器分散相浓度分布第69-70页
        4.3.4 旋流器分散相源项分布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轻质分散相水力旋流器效率计算第74-84页
    5.1 结构的简化第75-76页
    5.2 计算模型推导第76-79页
        5.2.1 分散相径向速度公式第76-77页
        5.2.2 分离效率的计算第77-79页
    5.3 模型验证第79-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8页
    6.1 主要结论第84-85页
    6.2 创新点第85页
    6.3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体连续相撞击流强化传递过程的波动特性
下一篇:纳米金刚石薄膜掺硼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