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组胺在网纹藤壶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海洋生物污损概述第14页
        1.1.2 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第15-19页
        1.2.1 海洋污损生物的种类及生态特点第15-16页
        1.2.2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机理第16-17页
            1.2.2.1 微生物第16-17页
            1.2.2.2 大型污损生物第17页
        1.2.3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变态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3 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技术第19-20页
        1.3.1 物理防污法第19页
        1.3.2 化学防污法第19-20页
        1.3.3 生物防污法第20页
    1.4 抗污损化合物的研究第20-22页
        1.4.1 抗污损化合物的来源第20-22页
            1.4.1.1 海洋植物中的抗污损化合物第20-21页
            1.4.1.2 海洋动物中的抗污损化合物第21页
            1.4.1.3 海洋微生物中的抗污损化合物第21-22页
        1.4.2 无毒抗污损化合物起效机理的初步研究第22页
        1.4.3 抗污损化合物的测定指标第2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网纹藤壶幼虫喂养条件的实验研究第24-32页
    2.1 材料第24-25页
        2.1.1 材料来源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第24-25页
        2.1.3 培养基第25页
    2.2 方法第25-27页
        2.2.1 网纹藤壶的培养第25页
        2.2.2 角毛藻的培养第25-26页
        2.2.3 无节幼虫的喂养第26页
        2.2.4 影响幼虫附着变态的主要因素第26-27页
            2.2.4.1 温度波动的影响第26页
            2.2.4.2 海水的影响第26页
            2.2.4.3 强化剂的影响第26-27页
    2.3 结果分析第27-30页
        2.3.1 藤壶幼虫的生长、变态过程第27页
        2.3.2 温度波动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分析第27-29页
        2.3.3 海水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分析第29页
        2.3.4 强化剂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分析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信号干扰物质的抗污损活性研究第32-48页
    3.1 材料第32-34页
        3.1.1 材料来源第32页
        3.1.2 实验仪器第32页
        3.1.3 实验试剂及测试样品第32-34页
            3.1.3.1 实验试剂第32页
            3.1.3.2 测试样品第32-34页
    3.2 方法第34-35页
        3.2.1 样品的配置第34页
        3.2.2 相同浓度下,跟踪观察时间对cyprid幼虫的附着变态实验第34-35页
        3.2.3 信号干扰物质对cyprid幼虫的附着变态实验第35页
    3.3 结果分析第35-47页
        3.3.1 观察时间对cyprid幼虫附着变态实验的影响第35-36页
        3.3.2 信号干扰物质对cyprid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第36-41页
        3.3.3 活性最优的8种信号干扰物质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进一步研究第41-45页
        3.3.4 影响较大的4种信号干扰物质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第45页
        3.3.5 6种影响较小的信号干扰物质的研究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组胺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的影响第48-58页
    4.1 材料第48-49页
        4.1.1 材料来源第48页
        4.1.2 实验仪器第48页
        4.1.3 实验试剂第48-49页
    4.2 方法第49-50页
        4.2.1 溶液的配置第49页
        4.2.2 Histamine的HPLC-Fr测定第49-50页
            4.2.2.1 样品的称重第49页
            4.2.2.2 Histamine的提取第49-50页
            4.2.2.3 HPLC测定第50页
        4.2.3 藤壶nauplii幼虫变态生物测试第50页
        4.2.4 信号干扰物质的恢复实验第50页
    4.3 结果分析第50-56页
        4.3.1 nauplii和cyprid幼虫附着变态过程中的信号传递载体分析第50-52页
        4.3.2 Histamine对nauplii和cyprid幼虫的影响分析第52-55页
        4.3.3 信号干扰物质的恢复实验分析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总结第58-62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讨论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MRF与v-SVM的SAR海冰图像分类
下一篇:我国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应研究--从最终使用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