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缘起 | 第14-27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2.1.1 工业革命浪潮兴起 | 第14-15页 |
2.1.2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道扬镳 | 第15-16页 |
2.1.3 世界市场形成发展 | 第16-17页 |
2.2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品质及其生态批判理论渊源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品质 | 第17-19页 |
2.2.2 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批判 | 第19-20页 |
2.3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工人生存环境的现状 | 第20-26页 |
2.3.1“文明的阴沟”——《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展示 | 第20-22页 |
2.3.2“万恶的贫民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描述 | 第22-24页 |
2.3.3“柔性的监狱”——《资本论》的刻画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主要内容 | 第27-41页 |
3.1 对工人生存环境恶化现象的剖析 | 第27-30页 |
3.1.1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 第27-28页 |
3.1.2 生态剥削的国际化 | 第28-30页 |
3.2 对工人生存环境恶化根源的揭示 | 第30-34页 |
3.2.1“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扩张性 | 第30-31页 |
3.2.2 资产阶级的丑陋本性 | 第31-33页 |
3.2.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 | 第33-34页 |
3.3 批判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34-40页 |
3.3.1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生态之维 | 第35-36页 |
3.3.2 从物质变换断裂到可持续发展 | 第36-38页 |
3.3.3 关于未来社会的生态维度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意义 | 第41-53页 |
4.1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理论意义 | 第41-46页 |
4.1.1 拓展了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维度 | 第41-43页 |
4.1.2 促进工人阶级的双重解放 | 第43-44页 |
4.1.3 有助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读生态正义 | 第44-46页 |
4.2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生存状况生态批判的现实意义 | 第46-51页 |
4.2.1 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环境 | 第46-48页 |
4.2.2 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工厂环境的治理 | 第48-50页 |
4.2.3 有利于妥善处理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工人健康问题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