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鼎祚《六朝诗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梅鼎祚生平及著述 | 第16-28页 |
1.1 生平 | 第16-24页 |
1.1.1 读书、交游、科考 | 第16-21页 |
1.1.2 专事典籍编纂 | 第21-24页 |
1.2 著述 | 第24-28页 |
1.2.1 创作类 | 第24页 |
1.2.2 编纂类 | 第24-27页 |
1.2.3 助修乡邦方志类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六朝诗乘》之编纂 | 第28-46页 |
2.1 编纂动因 | 第28-31页 |
2.1.1 编选总集或选集的时代风潮 | 第28-29页 |
2.1.2 重六朝的文学思潮 | 第29-30页 |
2.1.3 复古思潮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 编选体例 | 第31-35页 |
2.2.1 以朝代为序 | 第31-32页 |
2.2.2 每朝代分体选录,每体以人系诗 | 第32-33页 |
2.2.3 世代不可考者别为一卷置于书末 | 第33-35页 |
2.3 选录标准 | 第35-46页 |
2.3.1 务在删繁,不嫌就寡 | 第35-36页 |
2.3.2 摘取经典,避生就熟 | 第36-38页 |
2.3.3 重情志 | 第38-43页 |
2.3.4 尚高古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六朝诗乘》之价值与不足 | 第46-64页 |
3.1 《六朝诗乘》之价值 | 第46-60页 |
3.1.1 补《古诗纪》之阙 | 第46-52页 |
3.1.2 考证宏博,偶有己评 | 第52-60页 |
3.2 《六朝诗乘》之不足 | 第60-64页 |
3.2.1 考证未严格注明依据 | 第60-61页 |
3.2.2 引文未严格标明出处 | 第61页 |
3.2.3 引评冗杂重复 | 第61-62页 |
3.2.4 体例编排不够科学严谨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六朝诗乘》与《古诗纪》文本比较 | 第6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