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多环芳烃概述 | 第12-14页 |
1.2.1 PAHs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1.2.2 PAHs的危害和来源 | 第12-14页 |
1.3 大气中PAHS的研究现状 | 第14-27页 |
1.3.1 大气中PAHs的监测 | 第14-15页 |
1.3.2 PAHs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 第15-16页 |
1.3.3 PAHs的来源解析 | 第16-22页 |
1.3.4 PAHs的气-粒分配规律研究 | 第22-2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27-2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9页 |
2.1.2 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2.1.3 实验中用到的标准样品 | 第30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30-31页 |
2.3 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3.1 样品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33-35页 |
2.4.1 质量保证 | 第33页 |
2.4.2 穿透实验 | 第33-34页 |
2.4.3 回收率及空白实验 | 第34页 |
2.4.4 标准曲线 | 第34-35页 |
2.4.5 检出限 | 第35页 |
2.5 计算方法 | 第35-39页 |
2.5.1 源解析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2.5.2 气-粒分配模型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第3章 多环芳烃浓度、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 第39-48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PAHS浓度、组成特征研究 | 第39-41页 |
3.2.1 PAHs的浓度特征研究 | 第39-40页 |
3.2.2 PAHs的组成特征研究 | 第40-41页 |
3.2.3 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浓度特征研究 | 第41页 |
3.3 PAHS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 第41-46页 |
3.3.1 PAHs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41-44页 |
3.3.2 PAHs组成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3.3.3 PAHs在颗粒相和气相中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多环芳烃污染来源解析研究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污染源类型研究 | 第48-54页 |
4.2.1 特征分子比值法 | 第48-50页 |
4.2.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0-52页 |
4.2.3 PMF模型 | 第52-54页 |
4.3 污染源分布研究 | 第54-60页 |
4.3.1 后向轨迹模型 | 第55-56页 |
4.3.2 PSCF模型 | 第56-58页 |
4.3.3 WPSCF模型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多环芳烃气-粒分配规律研究 | 第61-70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P_L~0模型研究结果 | 第61-63页 |
5.3 K_(OA)模型研究结果 | 第63-66页 |
5.4 恒稳态模型研究结果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