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精细化工废水预处理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1.1.1 物化法 | 第12-13页 |
1.1.2 生化法 | 第13-14页 |
1.1.3 国内外精细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 第14页 |
1.2 产污企业废水来源与水质特征 | 第14-17页 |
1.2.1 废水来源 | 第14-16页 |
1.2.2 废水水质特征 | 第16-17页 |
1.3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1.3.1 铁碳微电解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3.2 铁碳微电解在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Fenton氧化工艺 | 第19-21页 |
1.4.1 Fenton氧化工艺机理 | 第19页 |
1.4.2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的机理 | 第19-20页 |
1.4.3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的运用 | 第20-21页 |
1.5 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 | 第21-23页 |
1.5.1 水解酸化反应机理 | 第21-22页 |
1.5.2 水解酸化工艺在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5.3 强化水解酸化 | 第22-23页 |
1.6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的研究 | 第26-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2.1.2 实验用水 | 第26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1.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2.2.1 单因素实验 | 第27-31页 |
2.2.2 响应面法优化铁碳微电解反应 | 第31-35页 |
2.2.3 铁碳微电解连续反应对精细化工废水处理性能实验 | 第35-36页 |
2.2.4 铁碳微电解降解精细化工废水COD_(Cr)动力学分析 | 第36-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Fenton氧化预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的研究 | 第39-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3.1.1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3.1.2 实验用水 | 第39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1.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9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3.2.1 单因素实验 | 第39-45页 |
3.2.2 响应面法优化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 | 第45-54页 |
3.2.3 Fenton氧化预处理降解精细化工废水COD_(Cr)动力学分析 | 第54-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精细化工废水研究 | 第57-71页 |
4.1 协同理论与实验基础 | 第57-58页 |
4.1.1 协同理论 | 第57页 |
4.1.2 铁碳微电解反应中Fe~(2+)离子的释放和pH变化 | 第57-58页 |
4.2 铁碳微电解协同Fenton氧化工艺的研究 | 第58-61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4.2.2 影响因素实验 | 第59-61页 |
4.3 协同工艺与单一工艺的比较 | 第61-64页 |
4.4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协同工艺降解机理研究 | 第64-70页 |
4.4.1 铁碳微电解降解机理研究 | 第64-68页 |
4.4.2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协同工艺降解机理研究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研究 | 第71-81页 |
5.1 水解酸化污泥驯化实验 | 第71-72页 |
5.1.1 材料与装置 | 第71页 |
5.1.2 污泥活化与驯化 | 第71页 |
5.1.3 水解酸化污泥驯化结果 | 第71-72页 |
5.2 强化水解酸化实验 | 第72-80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5.2.2 处理效果比较 | 第74-75页 |
5.2.3 强化水解酸化工艺参数优化 | 第75-77页 |
5.2.4 强化水解酸化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水解酸化组合工艺预处理废水效果评价 | 第81-87页 |
6.1 预处理工艺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81-82页 |
6.2 预处理工艺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82页 |
6.3 组合预处理工艺流程 | 第82-83页 |
6.4 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初探 | 第83-86页 |
6.4.1 实验方法 | 第84页 |
6.4.2 好氧生化处理进水中不同废水占比下处理效果 | 第84-8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7-90页 |
7.1 结论 | 第87-89页 |
7.2 建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