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晶体学论文

基于准连续方法的晶体缺陷对材料变形行为影响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概况第16-19页
        1.2.1 纳米压痕的实验研究第16-17页
        1.2.2 纳米压痕的数值模拟第17-19页
    1.3 纳米压痕技术的理论方法第19-22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QC方法第24-34页
    2.1 原子建模第24-26页
    2.2 QC方法第26-34页
        2.2.1 减少自由度第26-27页
        2.2.2 局部(Local)与非局部(Nonlocal)QC第27-31页
        2.2.3 局部/非局部区域的判定第31页
        2.2.4 “鬼力”的产生及修正第31-34页
第三章 基于孔洞缺陷的位错发射迟滞效应研究第34-51页
    3.1 迟滞效应多尺度模拟的计算模型第34-35页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3.2.1 载荷-位移响应曲线第35-36页
        3.2.2 载荷-位移线上特征点所对应的原子图及应变图第36-39页
        3.2.3 孔洞与压头之间不同水平距离对位错发射临界载荷的影响第39-40页
    3.3 位错发射迟滞效应的讨论第40-44页
        3.3.1 位错发射理论及模拟所得临界应变第40-41页
        3.3.2 位错发射的临界载荷第41-44页
        3.3.3 Peierls应力第44页
    3.4 孔洞形貌及尺寸对位错发射迟滞效应的影响第44-50页
        3.4.1 不同形貌孔洞的多尺度计算模型第44-45页
        3.4.2 孔洞形貌对迟滞效应的影响第45-47页
        3.4.3 孔洞大小对迟滞效应的影响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压头正下方孔洞缺陷对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的影响第51-62页
    4.1 压头正下方含有孔洞多尺度模拟的计算模型第51-52页
    4.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2-61页
        4.2.1 矩形孔洞尺寸及深度对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的影响第52-58页
        4.2.2 压头正下方椭圆孔洞长短轴比对弹性模量及应力集中的影响第58-61页
    4.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基于准连续方法探究双晶材料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第62-76页
    5.1 双晶多尺度模拟的计算模型第62-63页
    5.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3-75页
        5.2.1 单晶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的模拟第63-67页
            5.2.1.1 晶体取向为硬化取向第63-65页
            5.2.1.2 晶体取向为硬化取向第65-67页
        5.2.2 双晶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的模拟第67-75页
            5.2.2.1 上层膜取向为软化取向,下层膜为硬化取向第67-71页
            5.2.2.2 上层膜取向为硬化取向,下层膜为软化取向第71-75页
    5.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76-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6.2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式晶格光子晶体多波长THz光开关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下一篇:七元环状亚胺二苯并1,4-氧氮杂卓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和炔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