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抵抗线与药包不同长径比对台阶爆破的影响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不同药包长径比及不同抵抗线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岩石爆破破坏的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相似理论及模型试验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高速摄影技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5 爆破振动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6 超动态应变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似理论分析及相似模型背景 | 第21-29页 |
2.1 台阶爆破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 第21-27页 |
2.1.1 相似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2 台阶爆破的相似准则推导 | 第22-24页 |
2.1.3 模型试验的畸变 | 第24-27页 |
2.2 相似模型背景 | 第27-28页 |
2.3 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最小抵抗线的台阶模型爆破研究 | 第29-61页 |
3.1 不同抵抗线台阶模型爆破参数 | 第29-31页 |
3.2 台阶模型制作 | 第31-3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模型的制作 | 第32-33页 |
3.2.3 模型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3.3 最小抵抗线对爆堆块度与质量影响 | 第36-41页 |
3.3.1 试验前后模型对比 | 第37-38页 |
3.3.2 爆堆块度与质量 | 第38-41页 |
3.4 最小抵抗线对自由面初速度影响 | 第41-45页 |
3.4.1 自由面初速度的测量 | 第41-43页 |
3.4.2 自由面初速度的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最小抵抗线对爆破振动影响 | 第45-50页 |
3.5.1 爆破振动的测量 | 第46-47页 |
3.5.2 爆破振动的分析 | 第47-50页 |
3.6 最小抵抗线对应变的影响 | 第50-59页 |
3.6.1 仪器组成及采集参数 | 第51-53页 |
3.6.2 应变测量 | 第53-55页 |
3.6.3 应变分析 | 第55-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不同药包长径比的台阶模型爆破研究 | 第61-76页 |
4.1 台阶模型制作及爆破参数 | 第61页 |
4.2 爆后模型外观 | 第61-66页 |
4.2.1 模型顶部爆下棱长对比 | 第64-65页 |
4.2.2 模型爆腔形态对比 | 第65-66页 |
4.3 不同药包长径比对爆堆块度与质量影响 | 第66-68页 |
4.4 不同药包长径比对自由面初速度影响 | 第68-70页 |
4.5 不同药包长径比对爆破振动影响 | 第70-73页 |
4.6 不同药包长径比对应变的影响 | 第73-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不同最小抵抗线台阶爆破的数值模拟 | 第76-84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76-78页 |
5.1.1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76-77页 |
5.1.2 定义单元类型 | 第77页 |
5.1.3 定义材料类型 | 第77-78页 |
5.2 数值计算结果 | 第78-83页 |
5.2.1 爆破过程 | 第79-81页 |
5.2.2 粒子X方向速度对比 | 第81-82页 |
5.2.3 不同位置应变对比 | 第82-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