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1.4.1 社会动员论 | 第18-19页 |
1.4.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基本情况 | 第22-38页 |
2.1 新社会阶层群体构成的发展变化 | 第22-23页 |
2.1.1 新社会阶层概念的产生 | 第22页 |
2.1.2 新社会阶层群体构成的变化 | 第22-23页 |
2.2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人员调查现状 | 第23-33页 |
2.2.1 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第25-27页 |
2.2.2 外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第27-28页 |
2.2.3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 第28-29页 |
2.2.4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 第29-30页 |
2.2.5 新媒体从业人员 | 第30-32页 |
2.2.6 自由职业人员 | 第32-33页 |
2.3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的基本特点 | 第33-38页 |
2.3.1 内部结构复杂 | 第33-34页 |
2.3.2 参政议政意识较强 | 第34-35页 |
2.3.3 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 | 第35页 |
2.3.4 新兴媒体是其了解参与政策的主要途径 | 第35-36页 |
2.3.5 整体的阶层意识淡薄 | 第36页 |
2.3.6 相对其他省市经济实力较弱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现状 | 第38-45页 |
3.1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取得的成就 | 第38-40页 |
3.1.1 各级相关部门日益认识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 第38页 |
3.1.2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制度初步建立 | 第38-39页 |
3.1.3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团体组织不断建立 | 第39-40页 |
3.2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2.1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机制不完善 | 第40页 |
3.2.2 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渠道不畅通 | 第40-41页 |
3.2.3 新社会阶层组织团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 第41-42页 |
3.3 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5页 |
3.3.1 工作理念尚不能完全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 | 第42-43页 |
3.3.2 对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宣传不到位 | 第43页 |
3.3.3 对新社会阶层团体组织的培育不足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加强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对策 | 第45-52页 |
4.1 完善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内容及工作机制 | 第45-47页 |
4.1.1 开展深入和全面的调研 | 第45-46页 |
4.1.2 健全新社会阶层统战的工作机制 | 第46页 |
4.1.3 搭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渠道 | 第46-47页 |
4.1.4 健全完善新社会阶层组织团体 | 第47页 |
4.2 加强云南省新社会阶层统战宣传工作 | 第47-49页 |
4.2.1 利用好传统统战宣传方式 | 第47-48页 |
4.2.2 拓宽对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宣传渠道 | 第48页 |
4.2.3 强化对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宣传力量 | 第48-49页 |
4.3 激发云南省新社会阶层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 第49-52页 |
4.3.1 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关注度 | 第49-50页 |
4.3.2 增强新社会阶层的教育培训工作 | 第50页 |
4.3.3 改善新社会阶层的发展环境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