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2-14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 第14-22页 |
1.3.1 钴酸锂正极材料 | 第15-16页 |
1.3.2 锰酸锂正极材料 | 第16-18页 |
1.3.3 三元正极材料 | 第18-20页 |
1.3.4 高电压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1.3.5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第21-22页 |
1.4 磷酸铁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22-32页 |
1.4.1 磷酸铁的晶型结构 | 第22-23页 |
1.4.2 磷酸铁的充放电机理 | 第23-24页 |
1.4.3 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 第24-28页 |
1.4.4 磷酸铁的改性 | 第28-32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2.4 材料表征 | 第35-38页 |
2.4.1 差热——差重分析 | 第35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2.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6页 |
2.4.4 激光粒度分析 | 第36-37页 |
2.4.5 主要化学元素分析 | 第37-38页 |
2.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2.5.1 电池的组装 | 第38页 |
2.5.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理论计算与分析 | 第40-46页 |
3.1 水溶液中磷酸的电离平衡 | 第40-41页 |
3.2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 第41-43页 |
3.2.1 溶度积规则简介 | 第41-42页 |
3.2.2 水合磷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所需条件 | 第42-43页 |
3.3 晶体生长理论及团聚尺寸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快速沉淀法制备水合磷酸铁 | 第46-62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8页 |
4.2.1 反应温度对水合磷酸铁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2 反应时间对水合磷酸铁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过氧化氢的加入量对水合磷酸铁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4 过氧化氢的滴加速度对水合磷酸铁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5 煅烧温度对磷酸铁性能的影响 | 第54-58页 |
4.3 铁粉溶解制备磷酸铁 | 第58-60页 |
4.3.1 磷酸浓度对铁粉溶出率的影响 | 第58页 |
4.3.2 溶解时间对铁粉溶出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3 铁粉与磷酸摩尔比对铁粉溶出率的影响 | 第59页 |
4.3.4 溶解温度对铁粉溶出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优化条件下磷酸循环辅助制备磷酸铁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2-70页 |
5.1 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 | 第62页 |
5.2 液相法制备磷酸铁锂 | 第62-64页 |
5.2.1 碳酸锂溶解实验 | 第62-63页 |
5.2.2 碳酸锂溶解制备磷酸铁锂 | 第63-6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5.3.1 XRD表征 | 第64-66页 |
5.3.2 SEM表征 | 第66-67页 |
5.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附录A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