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理由 | 第8-11页 |
1.1.1 现实思考 | 第8-9页 |
1.1.2 理论思考 | 第9-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促销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1.1 促销的含义及分类 | 第13页 |
2.1.2 不同形式的促销策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比较 | 第13-14页 |
2.1.3 关于赠量促销的研究简述 | 第14-16页 |
2.2 框架效应 | 第16-18页 |
2.2.1 促销框架效应 | 第17页 |
2.2.2 不同促销策略的促销框架效应 | 第17页 |
2.2.3 价格折扣下的促销框架效应 | 第17-18页 |
2.3 关于调节定向的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2.3.1 调节定向理论简述 | 第18-19页 |
2.3.2 调节定向的分类以及测量 | 第19-20页 |
2.4 调节匹配及其在营销领域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2.4.1 调节定向对于营销信息说服效果的直接影响 | 第21页 |
2.4.2 调节匹配效应对营销说服效果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3章 预实验: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间的匹配程度研究 | 第23-2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3.1 被试 | 第23页 |
3.3.2 研究材料 | 第23页 |
3.3.3 研究程序 | 第23-24页 |
3.3.4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25页 |
3.4.1 IAT效应值 | 第25页 |
3.4.2 敏感度分析 | 第25页 |
3.5 讨论 | 第25-27页 |
第4章 实验一: 情境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间的匹配效应 | 第27-35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3.1 被试 | 第27页 |
4.3.2 研究材料 | 第27-29页 |
4.3.3 研究程序 | 第29页 |
4.3.4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4.4.1 情境性调节定向的操纵检验 | 第29-30页 |
4.4.2 描述性统计 | 第30-31页 |
4.4.3 情境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4.4.4 情境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4.4.5 协方差分析 | 第33页 |
4.5 讨论 | 第33-35页 |
第5章 实验二:不同促销幅度下特质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对消费者购买的影响 | 第35-44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5.3.1 被试 | 第36页 |
5.3.2 研究材料 | 第36-37页 |
5.3.3 研究程序 | 第37页 |
5.3.4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5.4.1 《调节定向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7-38页 |
5.4.2 特质性调节定向分组效果检验 | 第38页 |
5.4.3 感知价值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8-39页 |
5.4.4 不同促销幅度下特质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5.4.5 购买意向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0-41页 |
5.4.6 不同促销幅度下特质性调节定向与赠量促销框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方差分析 | 第41页 |
5.4.7 协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5.5 讨论 | 第42-44页 |
第6章 总讨论 | 第44-49页 |
6.1 讨论 | 第44-47页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附录1 情境性调节定向的双任务启动材料 | 第57-59页 |
附录2 特质性调节定向问卷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