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大亚湾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生态学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5-26页
    1.1 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第16-18页
        1.1.1 生物泵作用第16-17页
        1.1.2 摄食对浮游植物的控制第17-18页
    1.2 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第18-21页
        1.2.1 选择性摄食特性第18-19页
        1.2.2 选择性摄食引起的营养级联效应第19-20页
        1.2.3 选择性摄食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第20-21页
    1.3 中型浮游动物摄食的研究方法第21-23页
        1.3.1 肠道色素荧光法第21-22页
        1.3.2 饵料浓度差减法第22-23页
        1.3.3 分子法第23页
    1.4 我国在中型浮游动物摄食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5页
    1.6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 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选择性摄食研究第26-4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3页
        2.1.1 调查实验站位第26-27页
        2.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7-33页
        2.1.3 数据统计分析第33页
    2.2 结果第33-44页
        2.2.1 环境特征第33-37页
        2.2.2 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第37-40页
        2.2.3 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第40-44页
    2.3 讨论第44-46页
        2.3.1 中型浮游动物群落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第44-45页
        2.3.2 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粒径的选择性第45页
        2.3.3 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类群的选择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3 中型浮游动物的营养级联效应第47-6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3.1.1 小型浮游动物丰度的测定第47-48页
        3.1.2 稀释法测定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第48-49页
        3.1.3 营养级联效应率的计算及中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修正第49-51页
        3.1.4 杂食率的计算第51页
        3.1.5 数据统计分析第51页
    3.2 实验结果第51-57页
        3.2.1 营养级联效应率(TC)的确定第51-53页
        3.2.2 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作用第53-54页
        3.2.3 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作用第54-55页
        3.2.4 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生物的摄食第55-56页
        3.2.5 中型浮游动物的杂食率(OD)第56-57页
    3.3 讨论第57-60页
        3.3.1 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摄食率的修正第57-58页
        3.3.2 中型浮游动物对纤毛虫的选择及营养级联效应第58-60页
        3.3.3 杂食对中型浮游动物的影响第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4 选择性摄食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第61-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4.1.1 繁殖实验第61-62页
        4.1.2 脂肪酸的测定第62-63页
        4.1.3 数据统计分析第63页
    4.2 实验结果第63-71页
        4.2.1 各类脂肪酸的含量和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第63-67页
        4.2.2 主成分分析第67-69页
        4.2.3 桡足类繁殖实验结果第69-71页
    4.3 讨论第71-73页
        4.3.1 桡足类的繁殖与脂肪酸的关系第71-72页
        4.3.2 桡足类的繁殖与浮游植物类群第72-73页
        4.3.3 桡足类的繁殖与纤毛虫第73页
    4.4 小结第73-75页
5 研究总结、创新点及展望第75-77页
    5.1 主要结论第75-76页
    5.2 创新点第76页
    5.3 未来工作的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99页
作者简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三方点评网站垃圾评论分类模型的构建--以大众点评网为例
下一篇:基于轮转滤光片的水下光谱成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