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Introduction)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Methods) | 第12-16页 |
2.1 材料 | 第1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3 质量控制 | 第14-15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结果(Results) | 第16-23页 |
3.1 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比较 | 第16-17页 |
3.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个数的比较 | 第17页 |
3.3 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罪犯血管比较 | 第17-18页 |
3.4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情况 | 第18-19页 |
3.5 两组患者围住院期心功能及并发症比较 | 第19-20页 |
3.6 两组AMI患者发病时间的统计分析 | 第20页 |
3.7 两组AMI患者发病季节的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3.8 两组AMI患者就诊方式及首诊科室 | 第21-22页 |
3.9 两组AMI患者发病距就诊时间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讨论(Conclusion) | 第23-26页 |
第五章 结论(Discussion)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28-32页 |
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 | 第32-42页 |
1.研究现状 | 第32页 |
2.危险因素 | 第32-35页 |
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 第35页 |
4.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 | 第35页 |
5.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预后特点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 | 第38-42页 |
致谢(Acknowledgements) | 第42-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