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其他医疗器械论文

复合式智能护理床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智能护理床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0-15页
        1.2.1 基础功能型护理床第10-11页
        1.2.2 辅助移位型护理床第11-14页
        1.2.3 深度护理型护理床椅第14-15页
    1.3 智能护理床关键技术研究概况第15-18页
        1.3.1 机构优化创新技术第15-16页
        1.3.2 深度护理技术第16-17页
        1.3.3 舒适度优化技术第17-18页
        1.3.4 多项功能集成技术第18页
    1.4 发展趋势第18-1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9-23页
第二章 复合式智能护理床总体方案设计第23-33页
    2.1 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与护理床工作环境第23-24页
        2.1.1 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分析第23-24页
        2.1.2 护理床工作环境第24页
    2.2 护理床功能要求制定第24-25页
    2.3 复合式护理床模块化设计方案第25-31页
        2.3.1 复合式多功能护理床系统要求与设计指标第25-26页
        2.3.2 护理床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方案设计第26-28页
        2.3.3 多功能护理床系统模块划分第28-31页
    2.4 护理床床体尺寸指标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护理床机构设计与优化分析第33-51页
    3.1 辅助侧翻机构的设计第33-34页
    3.2 侧翻运动机构分析第34-41页
        3.2.1 侧翻背板运动分析第34-38页
        3.2.2 侧翻挡板运动分析第38-41页
    3.3 抬背机构设计第41-43页
    3.4 抬背机构运动分析第43-50页
        3.4.1 转角式抬背机构分析第43-44页
        3.4.2 抬背转矩分析第44-45页
        3.4.3 背板滑移分析第45-47页
        3.4.4 背板滑移补偿方案第47-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深度护理技术研究与系统功能集成第51-61页
    4.1 深度护理技术研究第51-55页
        4.1.1 护理模块总体设计第51-53页
        4.1.2 护理模块子系统设计第53-55页
    4.2 护理床硬件系统集成方案研究第55-60页
        4.2.1 护理机构介入方案设计第55页
        4.2.2 侧翻与床椅分离方案设计第55-57页
        4.2.3 过渡转轴静力学分析第57-58页
        4.2.4 底盘牵引方案设计第58-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护理床控制系统设计第61-75页
    5.1 控制系统方案分析第61-65页
        5.1.1 模块化通讯方式选择第61-62页
        5.1.2 模块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第62-63页
        5.1.3 复合式护理床系统控制方案设计第63页
        5.1.4 群体护理状态监控系统第63-65页
    5.2 护理床控制系统硬件第65-68页
        5.2.1 主控制器第65页
        5.2.2 WiFi接收模块第65-67页
        5.2.3 矩阵按键模块第67-68页
    5.3 护理床控制系统软件第68-73页
        5.3.1 矩阵按键遥控器控制终端工作流程图第68-69页
        5.3.2 受控终端调试第69-70页
        5.3.3 手机控制终端连接建立第70-71页
        5.3.4 护理床受控终端工作流程图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复合式智能护理床样机制作与实验验证第75-81页
    6.1 实验样机的搭建与系统集成第75页
    6.2 样机护理床的性能测试第75-77页
    6.3 样机护理床的效果展示第77-79页
        6.3.1 抬背机构效果实验展示第77页
        6.3.2 侧向辅助翻身效果实验展示第77-78页
        6.3.3 床椅分离功能效果实验展示第78页
        6.3.4 护理机构功能实验第78-79页
    6.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7.1 研究总结第81-82页
    7.2 研究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频冲击滚压处理40Cr钢的纳米化机理和综合性能研究
下一篇:空间外差光谱仪仪器模型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