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 关于生物摩擦学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1 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表面润湿性与摩擦特性 | 第17-18页 |
1.2.3 生物摩擦学的仿生应用 | 第18-19页 |
1.3 猪笼草控粘减摩功能表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1 猪笼草功能表面形态学研究 | 第19-22页 |
1.3.2 猪笼草功能表面摩擦学研究 | 第22-2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猪笼草功能表面结构形态分析 | 第27-37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样本、仪器及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实验样本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27-30页 |
2.3 猪笼草功能表面二维形态学分析 | 第30-35页 |
2.3.1 猪笼草叶笼的宏观形态 | 第30-31页 |
2.3.2 唇部表面微观结构形态分析 | 第31页 |
2.3.3 蜡质区表面微观结构形态分析 | 第31-35页 |
2.4 猪笼草功能表面化学形态分析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猪笼草功能表面润湿性和摩擦学特性研究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37-42页 |
3.2.1 表面润湿性测试 | 第37-38页 |
3.2.2 蚂蚁滑落试验观察 | 第38-39页 |
3.2.3 模板复制法 | 第39-40页 |
3.2.4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3.3 猪笼草功能表面润湿性测试及分析 | 第42-45页 |
3.3.1 蜡质区表面润湿性分析 | 第42-44页 |
3.3.2 唇部表面润湿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 蜡质区蚂蚁滑落试验过程及分析 | 第45-46页 |
3.4.1 蚂蚁滑落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3.4.2 蚂蚁滑落结果分析 | 第46页 |
3.5 唇部蚂蚁滑落试验过程及分析 | 第46-48页 |
3.5.1 蚂蚁滑落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3.5.2 蚂蚁滑落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6 功能表面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3.6.1 模板复制成形表面形貌分析 | 第48页 |
3.6.2 模板复制成形表面润湿性测试分析 | 第48-49页 |
3.6.3 模板复制成形表面摩擦特性研究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猪笼草功能表面仿生建模研究及有限元模拟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蜡质区润湿模型的构建 | 第53-60页 |
4.2.1 润湿模型理论 | 第53-55页 |
4.2.2 仿生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4.3 唇部仿生模型的构建 | 第60-62页 |
4.3.1 仿生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4.4 仿生样件表面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2-64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4.2 平面与仿生表面的等效应力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5章 猪笼草功能表面仿生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研究 | 第67-85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仿生制备方法 | 第67-72页 |
5.2.1 试验仪器 | 第67页 |
5.2.2 试验材料及试剂 | 第67-68页 |
5.2.3 试验制备过程 | 第68-72页 |
5.3 仿生表面的微观结构与润湿性分析 | 第72-76页 |
5.3.1 仿生表面的微观形貌 | 第72-74页 |
5.3.2 仿生表面的润湿性分析 | 第74-76页 |
5.4 仿生表面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 第76-83页 |
5.4.1 不同月牙结构阵列间距对仿生表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 第76-78页 |
5.4.2 不同润滑介质对仿生表面摩擦学特性影响 | 第78-80页 |
5.4.3 不同改性表面对仿生表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 第80-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9页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