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论文--电力系统的计算论文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线损分析与计算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概述第12-15页
        1.2.1 交流输电通道第13-14页
        1.2.2 直流输电通道第14-15页
    1.3 线损基础理论第15-17页
        1.3.1 线损与线损率第15页
        1.3.2 线损的产生第15-16页
        1.3.3 线损分类第16-17页
    1.4 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线损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4.2 线损计算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近似熵理论的输电通道线损异常分析第21-30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线损异常分析第21-25页
        2.2.1 近似熵理论第22-23页
        2.2.2 近似熵在线损异常分析中的应用第23-25页
    2.3 算例分析第25-29页
        2.3.1 异常数据检验第25-26页
        2.3.2 异常原因分析第26-28页
        2.3.3 异常数据处理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混合人工蜂群算法聚类的线损代表日选取第30-49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混合人工蜂群算法第30-35页
        3.2.1 人工蜂群算法第30-33页
        3.2.2 混合人工蜂群算法第33-35页
    3.3 基于数据聚类的线损代表日选取方法第35-39页
        3.3.1 数据聚类第35-36页
        3.3.2 基于混合人工蜂群算法的数据聚类第36-37页
        3.3.3 基于数据聚类的线损代表日选取方法第37-38页
        3.3.4 基于多通道统一聚类的线损代表日选取方法第38-39页
    3.4 算例分析第39-47页
        3.4.1 混合人工蜂群算法性能测试第39-41页
        3.4.2 线损代表日的选取第41-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线损计算第49-69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的潮流计算第49-55页
        4.2.1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第49-54页
        4.2.2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潮流计算的求解方法第54-55页
    4.3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的线损理论计算第55-62页
        4.3.1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潮流计算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第55-56页
        4.3.2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的线损计算模型第56-58页
        4.3.3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的网络等值第58-60页
        4.3.4 优化计算软件GAMS第60-62页
    4.4 算例分析第62-67页
        4.4.1 网架的化简和分析第62-63页
        4.4.2 线损计算结果分析第63-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交直流混联输电通道线损计算软件设计与开发第69-7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软件整体设计方案第69-70页
    5.3 功能分析及指标要求第70-71页
        5.3.1 软件功能模块分析第70-71页
        5.3.2 指标要求第71页
    5.4 软件界面展示第71-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故障特性研究
下一篇:市场化环境下的需求侧响应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