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多小水电的配电线路降损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7-26页 |
2.1 线损 | 第17-18页 |
2.1.1 线损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线损计算的目的 | 第17-18页 |
2.2 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8-22页 |
2.2.1 均方根电流法 | 第18-19页 |
2.2.2 平均电流法 | 第19页 |
2.2.3 最大电流法 | 第19-20页 |
2.2.4 等值电阻法 | 第20-22页 |
2.3 各元件电能损耗计算 | 第22-25页 |
2.3.1 架空线电能损耗计算 | 第22-23页 |
2.3.2 电缆线路电能损耗计算 | 第23页 |
2.3.3 变压器电能损耗计算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含小水电的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26-34页 |
3.1 小水电对线损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小水电对线损影响总体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小水电不同工况对线损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 含小水电的配电线路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28-33页 |
3.2.1 改进后的等效容量法 | 第28-31页 |
3.2.2 本文计算方法选择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理论线损计算算例及分析 | 第34-45页 |
4.1 线路模型 | 第34页 |
4.2 线路参数计算 | 第34-38页 |
4.3 理论线损计算 | 第38-43页 |
4.4 线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降损措施研究 | 第45-57页 |
5.1 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 第45-48页 |
5.2 小水电不同工况线损计算 | 第48-54页 |
5.2.1 小水电不发电 | 第48-50页 |
5.2.2 小水电发电 | 第50-54页 |
5.3 降损措施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1 枫树线线路数据表 | 第65-66页 |
附录2 枫树线变压器数据表 | 第66-67页 |
附录3 枫树线各变台电流数据表 | 第67-69页 |
附录4 枫树线单线图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