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确立 | 第19-22页 |
1.人才和人才强国的含义 | 第19-20页 |
2.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20-22页 |
(二)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 第22-24页 |
1.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 | 第23页 |
2.党管人才原则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 | 第23-24页 |
(三)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24-26页 |
1、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 第24-25页 |
2、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第25-26页 |
(四)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 第26-28页 |
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 第26页 |
2.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26页 |
3.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第26-27页 |
4.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27-28页 |
二、当前我国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8-39页 |
(一)人才发展观念存在误区 | 第28-30页 |
1.社会上“学而优则仕”思想严重 | 第28页 |
2.存在对待人才求全责备的狭隘观念 | 第28-29页 |
3.存在以“成败论英雄”的误区 | 第29页 |
4.存在轻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人才的倾向 | 第29-30页 |
(二)人才发展的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30-32页 |
1.人才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第30-31页 |
2.保障人才的执法不严 | 第31-32页 |
(三)人才的结构性失调 | 第32-34页 |
1.地域之间的人才结构性失调 | 第32-33页 |
2.能级之间的人才结构性失调 | 第33-34页 |
(四)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不足 | 第34-39页 |
1.人才选拔机制不够健全 | 第34-35页 |
2.人才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 第35-36页 |
3.人才使用机制不够合理 | 第36-37页 |
4.人才吸引与流动机制不够充分 | 第37页 |
5.资金保障机制不够到位 | 第37-39页 |
三、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对策 | 第39-50页 |
(一)更新人才的发展观念 | 第39-41页 |
1.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 | 第39-40页 |
2.树立新时代的人才新理念 | 第40-41页 |
(二)完善人才强国战略的法治保障 | 第41-42页 |
1.健全人才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42页 |
2.完善人才保障执法与监督体系 | 第42页 |
(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 第42-44页 |
1.优化人才发展区域结构 | 第43页 |
2.优化人才发展能级结构 | 第43-44页 |
(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 第44-50页 |
1.健全人才选拔机制 | 第44-45页 |
2.跟进人才培训机制 | 第45-47页 |
3.开发人才使用机制 | 第47-48页 |
4.完善人才吸引与流动机制 | 第48-49页 |
5.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