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基本知识 | 第10-12页 |
1.2.1 量子态 | 第10页 |
1.2.2 量子测量和操作 | 第10-11页 |
1.2.3 约化密度算符 | 第11-12页 |
1.2.4 熵和互信息 | 第12页 |
1.3 量子纠缠 | 第12-16页 |
1.3.1 局域操作和经典通信(LOCC) | 第14页 |
1.3.2 纠缠度量 | 第14-16页 |
1.4 量子失协 | 第16-18页 |
1.5 量子相干 | 第18-20页 |
1.5.1 量子相干的资源理论 | 第19-20页 |
1.5.2 相干性度量方法 | 第20页 |
1.6 开放系统 | 第20-23页 |
1.6.1 量子轨迹方法 | 第21-22页 |
1.6.2 赝模方法 | 第22-23页 |
1.7 腔量子电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1.8 全文内容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腔QED中原子量子关联的动力学 | 第26-38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运动原子通过单模腔时量子关联动力学 | 第27-32页 |
2.2.1 理论模型 | 第27-29页 |
2.2.2 系统的量子关联 | 第29-30页 |
2.2.3 原子的初始态对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4 腔场光子数对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的影响 | 第31页 |
2.2.5 原子的运动对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 原子通过双模腔时量子关联动力学 | 第32-36页 |
2.3.1 理论模型 | 第32-35页 |
2.3.2 双模纠缠场对两原子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3 双模纠缠场对两原子量子失协的影响 | 第36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经典场驱动下量子相干的动力学演化和守恒 | 第38-51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38-44页 |
3.2.1 理想腔情况 | 第40-41页 |
3.2.2 耗散腔情况 | 第41-44页 |
3.3 理想腔对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 耗散腔对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非马尔科夫演化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非马尔科夫环境中原子相干性的保持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51-56页 |
4.2.1 单激发子情况 | 第52-55页 |
4.2.2 双激发子情况 | 第55-56页 |
4.3 单激发子对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56-61页 |
4.4 双激发子对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两体系统中量子相干性和量子关联的动力学 | 第63-74页 |
5.1 两原子-腔场模型 | 第63-68页 |
5.2 两原子-热库模型 | 第68-72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72-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