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现行法中“非公开发行”的界定 | 第10-15页 |
1.1. 《证券法》中“非公开发行”的含义 | 第10-12页 |
1.1.1. “特定对象”的理解 | 第11-12页 |
1.1.2. “二百人以下” | 第12页 |
1.2. 不得采用公开招揽方式 | 第12-14页 |
1.3. 非公开发行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1.3.1. “公开发行” | 第14-15页 |
1.3.2. “信息要求” | 第15页 |
第二章 现行法体系中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弊端 | 第15-19页 |
2.1. 现行法“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局限性 | 第15-17页 |
2.1.1. “非公开发行”认定混乱 | 第15-16页 |
2.1.2. 缺乏证券“非公开发行”相关制度 | 第16-17页 |
2.2. 现行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弊端 | 第17-19页 |
2.2.1. 不利于制度功能发挥 | 第18页 |
2.2.2. 不利于监管,导致市场乱象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美国法对于“私募”的认定及其相关制度 | 第19-23页 |
3.1. 对“私募”的认定 | 第19-21页 |
3.1.1. 对于“私募”认定的抽象标准 | 第20页 |
3.1.2. “私募”认定的发展沿革 | 第20-21页 |
3.2. “合格投资者”—美国私募的核心制度 | 第21-23页 |
3.2.1. “合格投资者”认定的客观标准 | 第21-22页 |
3.2.2. “合格投资者”的认定与私募的其他规则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完善及其途径 | 第23-31页 |
4.1. “非公开发行”的再界定 | 第24-27页 |
4.1.1. “特定对象”与“合格投资者”的选择 | 第24-26页 |
4.1.2. 对于人数限制的重新界定 | 第26-27页 |
4.1.3. 禁止公开招揽规定的细化 | 第27页 |
4.2. “非公开发行”的制度建设 | 第27-31页 |
4.2.1. 合格投资者筛选义务 | 第28-29页 |
4.2.2. 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制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