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生物柴油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生物能源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1.1.2 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优势 | 第11-12页 |
1.1.3 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限制 | 第12页 |
1.2 微藻的培养方式概述 | 第12-13页 |
1.2.1 光自养模式 | 第12-13页 |
1.2.2 兼养模式 | 第13页 |
1.2.3 异养模式 | 第13页 |
1.3 微藻中油脂代谢途径的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1.3.1 影响微藻中油脂含量的环境因素 | 第13-15页 |
1.3.2 微藻油脂代谢调控概述 | 第15-17页 |
1.3.3 微藻油脂代谢调控中的碳流分配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小球藻在不同氮浓度下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20-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21页 |
2.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小球藻的适应性培养 | 第22页 |
2.2.2 不同氮浓度培养条件下的小球藻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3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的小球藻油脂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4 小球藻总油脂中TAG的含量测定—薄层层析法 | 第23页 |
2.2.5 用Image J对TLC结果进行灰度值分析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3.1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曲线 | 第24页 |
2.3.2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小球藻的总油脂含量的变化 | 第24-26页 |
2.3.3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小球藻细胞中的TAG的含量增长变化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3 小球藻在10%和100%氮源条件下生长状态和油脂积累分析 | 第28-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8页 |
3.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3.2.1 小球藻的培养条件 | 第29页 |
3.2.2 生长曲线和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2.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3.2.4 总油脂含量以及产率的测定 | 第30页 |
3.2.5 油脂甲脂化 | 第30页 |
3.2.6 GC-MS分析 | 第30页 |
3.2.7 尼罗红染色 | 第30-31页 |
3.2.8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9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特征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3.3.1 小球藻在10%N和100%N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 第33-34页 |
3.3.2 小球藻的油脂含量测定与脂肪酸分析 | 第34-36页 |
3.3.3 两种氮浓度下的叶绿素变化 | 第36-38页 |
3.3.4 两种氮浓度的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3.3.5 尼罗红染色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 第40-41页 |
3.3.6 两种不同氮浓度下小球藻细胞中淀粉含量变化 | 第41-42页 |
3.3.7 电镜观察结果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4 10%和100%氮浓度下小球藻转录组分析 | 第44-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4.2.1 小球藻的培养条件 | 第45页 |
4.2.2 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及细胞干重的测定 | 第45页 |
4.2.3 小球藻的总油脂提取 | 第45页 |
4.2.4 小球藻总油脂中TAG的变化分析—薄层层析法 | 第45-46页 |
4.2.5 RNA提取 | 第46页 |
4.2.6 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46-47页 |
4.2.7 转录组注释 | 第47页 |
4.2.8 基于氮饥饿胁迫条件的代谢途径分析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8-65页 |
4.3.1 四种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差异 | 第48-49页 |
4.3.2 两种氮浓度下交换培养基后的TLC结果分析 | 第49页 |
4.3.3 小球藻的转录组与Coccomyxa subellipsoidea相似度最高 | 第49-50页 |
4.3.4 差异显著基因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4.3.5 基于氮胁迫条件的代谢途径分析 | 第51-62页 |
4.3.6 不同代谢途径中的联系和调控 | 第62-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