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热胁迫对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 ICE-L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9页
    1.1 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sp.ICE-L概述第9-12页
        1.1.1 南极冰藻的生存环境第9页
        1.1.2 南极冰藻的生态学和应用意义第9-10页
        1.1.3 南极冰藻ICE-L的生物学特征第10页
        1.1.4 南极冰藻ICE-L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 植物耐热分子机制研究第12-13页
    1.3 热激蛋白简介第13-16页
        1.3.1 热激蛋白的发展第13页
        1.3.2 热激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第13-14页
        1.3.3 Hsf第14页
        1.3.4 Hsp70第14-15页
        1.3.5 Hsp90第15页
        1.3.6 藻类热激蛋白的研究第15-16页
    1.4 植物活性氧的产生、清除以及植物抗氧化系统第16-18页
        1.4.1 活性氧的产生及影响第16-17页
        1.4.2 抗氧化系统的防御机制第17页
        1.4.3 藻类抗氧化系统的研究第17-1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第19-31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实验藻种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第19-20页
        2.1.3 主要仪器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4页
        2.2.1 引物设计第20-21页
        2.2.2 藻种热胁迫处理第21-22页
        2.2.3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第22-23页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3-24页
        2.2.5 数据处理第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2.3.1 总RNA质量检测第24-25页
        2.3.2 热胁迫下CiHsp70s表达量变化第25-27页
        2.3.3 热胁迫下CiHsp90s表达量变化第27页
        2.3.4 热胁迫下CiHsp22表达量变化第27-28页
        2.3.5 热胁迫下CiHsfs表达量变化第28-29页
    2.4 讨论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南极冰藻ICE-LCiHsp70s序列分析及CiDnaK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第31-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1-34页
        3.1.1 实验藻种第31页
        3.1.2 主要试剂第31-33页
        3.1.3 主要仪器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9页
        3.2.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页
        3.2.2 CiDnaK基因的克隆第34-36页
        3.2.3 pChlamy_3-CiDnaK的构建第36-38页
        3.2.4 转化莱茵衣藻第38-39页
        3.2.5 转CiDnaK莱茵衣藻抗高温能力检测第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6页
        3.3.1 CiHsp70s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9-43页
        3.3.2 CiDnaK基因的克隆以及pChlamy_3-CiDnaK的构建第43页
        3.3.3 阳性克隆筛选第43-44页
        3.3.4 转CiDnaK莱茵衣藻抗高温能力检测第44-46页
    3.4 讨论第46-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及酶的活性变化分析第48-59页
    4.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4.1.1 实验藻种第48页
        4.1.2 主要试剂第48页
        4.1.3 主要仪器第48-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2.1 引物设计第49-50页
        4.2.2 藻种热胁迫处理第50页
        4.2.3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第50页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0页
        4.2.5 粗酶液的提取第50页
        4.2.6 SOD、CAT、POD及MDA测定原理及活力计算第50-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4.3.1 热胁迫下部分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第51-53页
        4.3.2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第53-54页
        4.3.3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第54-55页
        4.3.4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第55页
        4.3.5 热胁迫下南极冰藻ICE-L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55-56页
    4.4 讨论第56-58页
    4.5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宗商品交易场外现货市场的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例
下一篇:氮饥饿条件下小球藻(Chlorella sp.)油脂代谢研究及转录组分析